引人入胜:迷、醉、吸 劣质香烟扰乱市场秩序,劣质香烟泛滥成灾,令人担忧。

罗婉婷 7

2025年7月27日,全球烟草行业市场迎来新一轮波动,各国监管政策持续收紧,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微妙变化。据《烟草经济时报》记者最新调查,尽管全球多国加大控烟力度,但烟草消费市场依然保持韧性,尤其是劣质香烟在部分低收入地区持续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记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的烟草零售点走访时发现,尽管中国烟草总公司近年来通过提价、限产等措施调控市场,但部分消费者仍对价格敏感,转而购买劣质香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烟民告诉记者:“现在一包中档香烟价格普遍在40元至60元之间,而一些小品牌或散装香烟只要10元左右,虽然味道和品质差一些,但经济压力下只能选择更便宜的。”

烟草行业专家李明(化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劣质香烟的泛滥与监管漏洞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对烟草市场的监管主要集中在正规渠道,但对于地下加工、跨区域走私的劣质香烟打击力度仍显不足。这些产品往往不含税,价格低廉,却可能含有超标的有害物质,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与此同时,国际烟草市场也呈现新动向。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2025年上半年,全球烟草巨头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PMI)在电子烟和加热不燃烧产品上的投入持续增加,但传统香烟业务在部分新兴市场遭遇增长瓶颈。该公司财报显示,尽管其在中国市场的加热不燃烧产品“iQOS”市场份额有所提升,但整体烟草业务增长仅为2.3%,低于行业预期。

欧盟方面,新修订的《烟草制品指令》于今年6月正式实施,明确规定禁止销售薄荷味香烟,并要求所有烟草制品包装必须使用统一的健康警示语。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强调:“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减少青少年吸烟率,预计未来五年内,欧盟烟草消费量将下降15%。”

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中国烟草行业也面临转型压力。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行业运行分析报告》指出,国内烟草市场呈现“总量控制、结构优化”的特点。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烟草税利总额同比增长4.7%,但传统卷烟销量同比下降1.2%,电子烟和低焦油产品销量则增长8.5%。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政策鼓励烟草企业开发更健康的替代产品,但市场接受度仍有限。一位在电子烟店工作的销售人员透露:“现在购买电子烟的消费者中,有60%是年轻人,他们更看重时尚和个性化;而传统烟民尝试电子烟的比例不足20%,很多人觉得‘不过瘾’。”

值得注意的是,劣质香烟问题在东南亚地区尤为突出。据泰国《曼谷邮报》报道,由于邻国走私泛滥,泰国市场上流通的劣质香烟占比高达25%。泰国卫生部官员表示,这些香烟往往不标注焦油含量,且使用劣质烟丝,长期吸食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一位长期吸食劣质香烟的越南消费者表示:“我们买得起正规香烟的人毕竟少数,那些几美元一包的香烟虽然味道苦涩,但至少能解瘾。”这种观点在低收入群体中颇具代表性,凸显了控烟政策与经济现实的矛盾。

针对劣质香烟问题,中国烟草专卖局近期加大了执法力度。7月20日,广东省烟草专卖局通报了一起跨省制售劣质香烟案件,涉案金额达3000万元,查获假冒注册商标香烟12万条。广东省烟草专卖局局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劣质香烟不仅逃避税收,更可能使用工业添加剂,严重危害公共健康,我们将继续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行为。”

烟草法律专家张教授分析称,中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虽已明确禁止生产、销售劣质香烟,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取证难、处罚轻等问题。“建议未来立法应增加消费者举报奖励机制,并对销售劣质香烟的零售商实行连带责任,从根本上切断劣质香烟的流通链条。”

在行业市场行情方面,国际烟叶期货价格近期出现波动。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交割的烟叶期货价格报每磅3.15美元,较上月下跌5.2%。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受到南美洲主产区降雨量增加、产量预期上调的影响。

综合来看,2025年全球烟草市场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呈现分化态势:一方面,正规渠道的烟草产品因税收和监管因素价格持续上涨;另一方面,劣质香烟在监管盲区和经济压力下仍有生存空间。未来,如何平衡公共卫生目标与市场现实,将成为各国烟草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标签: 劣质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