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简报 香烟口感较柔体现政策调控以人为本,精益求精

陆梦雪 9

2025年7月27日,随着全国烟草行业政策调整的持续深化,最新一轮的监管措施与市场动态引发广泛关注。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针对2025年下半年的烟草行业政策已出台多项细化规定,其中涉及香烟生产标准、零售价格调控及控烟宣传力度等方面的新要求,引发业内与消费者热议。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5年烟草行业政策执行指南》,国家烟草专卖局明确要求各生产企业进一步优化香烟生产工艺,确保产品符合“低焦油、低危害”的行业标准。文件特别指出,香烟口感较柔的产品在焦油含量控制上需达到每支不超过8毫克的标准,较去年下调了2毫克。这一调整旨在减少吸烟对公众健康的潜在影响,同时满足消费者对温和口感的需求。

记者采访了北京某知名卷烟厂的生产技术负责人王工程师。他表示:“政策要求更加严格,特别是对‘香烟口感较柔’这一类产品的技术攻关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通过改进滤嘴材料和烟丝配方,确保在不影响消费者体验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有害物质含量。”王工程师透露,该厂旗下的多款软包产品已提前完成调整,并在近期市场抽检中全部达标。

在零售端,多地烟草专卖部门今日起执行新的价格指导政策。根据记者调查,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部分品牌香烟价格出现小幅调整,如“中华”硬包从每包75元上调至78元,“利群”软包从32元上调至34元。对此,上海市烟草专卖局市场处处长张女士解释称:“价格调整是基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和税收政策调整的综合考量,同时符合《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中关于价格公示与透明化的要求。”

消费者反应方面,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某烟草零售点采访时,多位烟民表达了不同看法。58岁的老烟民李先生表示:“香烟口感较柔的产品确实吸起来更顺,但价格涨了还是有点吃不消。”而28岁的年轻消费者陈女士则认为:“为了健康,稍微贵一点也值得,毕竟现在市面上符合标准的品牌越来越多了。”

与此同时,国家卫健委今日发布的《2025年控烟进展报告》显示,全国无烟环境覆盖率达到67%,较2024年提升5个百分点。报告特别提到,新政策中要求烟草企业在包装上增加动态警示图案的规定已全面实施,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知。

法律与合规领域,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法律顾问刘律师向记者解读了新政策中的合规要点:“《烟草专卖法》修订案中新增的‘禁止向未成年人电子支付售烟’条款自今年5月施行以来,执法部门已查处违规案件32起。此次政策细化进一步明确了企业主体责任,例如要求每家零售店必须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确保实名购买。”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根据中国烟草经济信息中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但利润增速放缓至1.8%。行业分析师指出,这一差异主要源于环保投入和研发成本的增加。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香烟口感较柔”成为市场主流趋势,未来几年行业将面临更激烈的品质竞争而非价格竞争。

在业内专家点评环节,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赵教授发表观点:“此次政策调整体现了‘健康中国’战略与产业发展的平衡。‘香烟口感较柔’的技术路线并非鼓励吸烟,而是通过科学手段减少危害,这在国际烟草行业已有成功先例。”他同时提醒,企业需警惕过度营销可能引发的监管风险。

记者在广东、河南等主要产烟省份采访时发现,部分企业已开始布局“低害产品”生产线。河南中烟技术中心透露,其研发的“草本复合滤棒”技术可使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减少约15%,预计将在2025年底前投入市场。广东某品牌则通过消费者调研发现,近60%的受访者更倾向于“香烟口感较柔”且包装设计简约的产品。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收集了多组真实反馈。一位微博用户留言:“新出的XX品牌口感真的柔和很多,但包装上那个旋转的警示图案太晃眼了。”而小红书上的讨论则显示,年轻消费者更关注“健康成分表”和“环保包装”等细节。某高校的公共卫生专业学生社团还专门组织了“政策解读会”,吸引近百名师生参与。

国际视角下,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今日发表声明称:“中国此次政策调整中的‘口感与健康平衡’理念值得肯定,但需持续关注青少年吸烟率这一核心指标。”该官员同时透露,WHO正在协助中国制定2026年的烟草控制新目标。

随着夜幕降临,记者在北京市西单商圈观察到,多家品牌专卖店已开始悬挂新的政策宣传海报。一位正在选购香烟的男士对记者说:“现在买烟不仅要看价格,还得看成分表,‘香烟口感较柔’的产品确实多了,但真不知道哪个更好。”这一朴素的表达,或许正是当前烟草行业政策调整最真实的注脚。

标签: 香烟口感较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