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全国烟草行业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真烟溯源”技术升级发布会。在北京市朝阳区某五星级酒店会议厅,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以及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旨在打击假烟、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举措。
“今天我们发布的‘真烟溯源2.0’系统,是继2023年‘一物一码’追溯体系后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司司长李明在发布会上表示,新系统通过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从烟叶种植到零售终端的全链条可追溯,消费者只需扫描烟盒上的专属二维码,即可查询到香烟的生产日期、批次、物流轨迹等信息。
记者注意到,此次升级后的溯源系统不仅提升了数据安全性,还增加了“智能预警”功能。例如,若某批次香烟出现异常流向,系统会自动向监管部门发送警报。据行业数据显示,自2023年溯源系统上线以来,全国假烟案件立案数下降了23.6%,其中广东、福建等烟丝走私重灾区降幅尤为明显。
在技术细节方面,中国烟草总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张伟详细解释了“双重验证”机制:“消费者查询时,系统会同时比对销售终端的GPS定位和零售许可证信息,杜绝了假二维码或篡改信息的可能。”他举例说,某地曾发现不法分子在真烟上覆盖仿制二维码,但新系统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成功识别出这一“贴膜”行为。
与此同时,行业内的市场行情也随着溯源技术的升级而发生变化。据中国香烟网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报告显示,全国卷烟零售均价为每条100.8元,较去年同期上涨2.3%,但高端烟与中低端烟的价格差距进一步拉大。一位不愿具名的批发商透露:“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看重‘真品保障’,很多以前买走私烟的烟民,现在宁愿多花10-15元选择可溯源的品牌。”
“什么样的烟清香好抽又不贵?”这是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多位烟民时听到最多的问题。35岁的出租车司机老王表示:“现在假烟太猖獗,我以前常买10元左右的短支烟,结果经常买到喉咙发痒的。现在有了溯源码,虽然价格涨了点,但至少心里有底。”相比之下,25岁的年轻白领小陈则更关注性价比:“我试过扫码查询,发现20元左右的‘黄金叶’系列挺靠谱,清香型口感不错,比30多元的‘中华’少了点刺激感。”
在法律合规层面,此次升级也引发了关于消费者权益的新讨论。《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工作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强指出:“溯源系统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法律监督的延伸。消费者有权要求烟草企业提供完整追溯信息,而企业若无法提供,将可能面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处罚。”他特别提到,2025年新实施的《电子商务烟草专卖管理办法》已将线上销售纳入溯源监管,违规平台最高可罚50万元。
业内专家对这一技术的市场影响持谨慎乐观态度。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静认为:“溯源技术解决了信任问题,但无法改变烟草行业‘税利依赖’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消费者会因安全顾虑而增加支出,长期看,可能促使更多烟民转向替代品。”她引用了一项覆盖10个城市的调研数据:在溯源系统普及后,电子烟和戒烟贴的销量分别增长了18%和12%。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溯源技术的接受度存在差异。记者在云南调研时发现,当地烟农对“真烟溯源”持复杂态度:“虽然能证明我们的烟叶没掺假,但加工环节的信息我们看不到。”一位姓马的烟农坦言。而在上海等一线城市,便利店店主则普遍欢迎这一变化:“以前总有顾客投诉买到假烟,现在扫码就能证明清白,投诉量减少了60%。”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中国烟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磊还透露了“智能烟标”的试点计划:未来烟盒将集成微型传感器,可通过颜色变化提示是否被开封过。“这就像药品的铝箔封口,能有效防止二次销售。”他补充道,首批试点将在“双喜”、“红塔山”等全国性品牌中展开,预计2026年覆盖所有国产卷烟。
临近尾声,记者采访了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赵强。当被问及“什么样的烟清香好抽又不贵”时,他回应:“我们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但‘健康第一’的方针不会动摇。消费者应理性看待价格与品质的关系,毕竟任何烟草产品都存在健康风险。”
随着发布会结束,与会者纷纷讨论着这一技术对市场的潜在影响。有零售商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的技术成本,每条烟的溯源费用约为0.12元,对于售价百元的香烟来说占比不足0.1%,但对于10元的廉价烟,这一成本可能占到1%以上。这或许解释了为何近期多款低价烟选择暂时不参与升级。
在另一场同期举办的消费者座谈会上,来自广州的退休教师林女士提出了尖锐问题:“溯源能证明真伪,但如何证明香烟的‘健康标准’?我更关心的是,什么样的烟清香好抽又不贵,同时又能尽量减少危害。”这一提问引发全场共鸣,也折射出公众对烟草行业监管的深层期待。
当天下午,记者走访了北京市东城区的几家烟草专卖店。销售员小李向顾客展示扫码过程时说:“现在查假烟太方便了,昨天有个顾客说在农贸市场买的‘玉溪’扫码显示是去年生产的,当场就退货了。”他递给记者一包售价88元的“利群(新版)”,扫码后显示“生产日期:2025年7月12日,批次:Y2576”。
在价格方面,记者注意到不同品牌的价格策略有所调整。国产中档烟如“红河(V8)”(售价48元/包)和“双喜(硬经典)”(售价58元/包)均表示参与了溯源升级,而一些地方性廉价烟如“白沙(软)”则仍沿用旧版包装。有消费者反映:“现在买烟更纠结了,便宜的没溯源,贵的又有点心疼,真不知道什么样的烟清香好抽又不贵。”
针对这一现象,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周明指出:“溯源技术短期内确实推高了部分产品成本,但长远看会促进市场优胜劣汰。消费者最终会形成新的价格预期,企业也需要重新思考‘性价比’的定义。”他特别提到,国际经验显示,严格的追溯体系往往伴随着税收调整,我国目前尚未将溯源成本纳入税收考量。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是否考虑将溯源信息与电子烟监管联动。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司回应称,电子烟追溯系统正在研发中,预计2026年与普通卷烟实现数据互通。这一表态引发了行业对“烟草全品类监管”的猜想。
傍晚时分,记者在北京市西单附近观察到,一位正在扫码验证的年轻烟民对记者说:“现在买烟必须扫码,虽然麻烦点,但能保证是真烟,至少不用再担心买到喉咙里有怪味的烟了。”他拿出的“七匹狼(通仙)”售价为68元/包,扫码显示“物流轨迹完整,无异常”。
随着夜幕降临,这场关于“真烟溯源”的讨论仍在继续。从技术细节到市场反响,从消费者权益到行业未来,这场变革不仅关乎假烟治理,更触及了烟草行业与公众关系的深层重构。在“什么样的烟清香好抽又不贵”这一永恒话题面前,技术或许提供了答案的一部分,但真正的问题答案,或许还需要时间来给出。
标签: 什么样的烟清香好抽又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