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速递原料行情烟生成烟,供不应求。

田若涵 2

2025年8月6日,随着国内烟草市场的持续波动,原料行情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市场及原料生产基地,发现近期烟叶价格出现小幅上涨,尤其是云南、贵州等主产区,中上等烟叶价格已突破15元/公斤,较上月同期上涨约5%。这一变化直接影响了终端市场的香烟定价,部分品牌价格有所调整。

在云南曲靖烟叶交易市场,一位资深烟农向记者透露:“今年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烟叶品质普遍较好,但收购价格却比去年高了不少。比如中等黄烟,去年是14.5元/公斤,今年直接涨到了15.2元。”该烟农表示,虽然价格上涨,但种植成本也在增加,化肥、农药等费用比去年高出约10%,因此利润空间并未显著扩大。

与此同时,烟草行业的监管政策对原料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近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烟叶交易秩序的通知》要求各产区加强市场监管,严控烟叶流通环节的投机行为。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政策的收紧意味着原料供应将更加规范化,但短期内可能加剧供需矛盾,推动价格进一步上行。”

在终端市场,价格调整已初见端倪。记者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烟草零售店发现,部分品牌香烟价格有所上调。例如,某知名品牌硬盒香烟从之前的50元/包涨至52元/包,而另一款中档香烟价格则从35元/包调整为37元/包。一位长期经营烟草批发的店主表示:“原料涨价是主要原因,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尤其是‘四元以内的烟’市场,竞争依然激烈。”

关于“四元以内的烟”,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几位烟民。一位20多岁的年轻烟民表示:“现在四块钱以下的烟越来越难买到了,以前还能买到一些地方性小品牌,现在基本都被淘汰了。”另一位40多岁的烟民则坦言:“我以前常抽的某款低价烟已经涨到5.5元/包,虽然价格涨了,但也没太多选择。”

烟草行业专家张教授分析称:“低价烟市场的萎缩与国家控烟政策的推进密切相关。近年来,‘提税顺价’政策逐步落实,加上‘四元以内的烟’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很多企业已逐步退出这一细分市场。”他指出,未来低价烟市场可能进一步向高性价比的中档烟过渡,而高端市场则因消费升级而保持稳定增长。

在法律合规方面,新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案已于今年6月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要求烟草企业加强原料采购的透明度,禁止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烟叶。一位参与立法讨论的律师表示:“这一规定旨在从源头打击非法烟叶交易,保障正规渠道的原料供应,但短期内可能增加企业的合规成本。”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的变化也给国内烟草行业带来新的挑战。据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烟叶出口价格持续走低,部分国内企业开始寻求进口替代。然而,一位进口烟叶代理商告诉记者:“虽然国际价格较低,但关税和运输成本较高,综合算下来,国内原料仍具优势。”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发现,价格调整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影响存在差异。一位月收入较高的消费者表示:“香烟价格涨一点无所谓,关键是要有好品质。”而另一位低收入群体消费者则抱怨:“现在连‘四元以内的烟’都快买不起了,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这种分化反映出烟草市场消费结构的深层变化。

针对当前原料行情,多位业内专家建议,烟草企业应加强供应链管理,通过技术手段降低种植成本,同时优化产品结构,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一位大型烟草集团的高管透露:“我们正在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预计能降低烟叶生产成本约8%。”

监管层面对市场的干预仍在继续。记者获悉,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将召开原料市场分析会,重点讨论如何平衡供需关系,防止价格过快上涨。一位参会代表透露:“会议将重点研究‘四元以内的烟’市场问题,探讨是否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保留部分低价产品。”

在采访中,一位长期研究烟草经济的学者指出:“原料价格的波动是市场调节的必然结果,但烟草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能完全市场化。未来,如何在控烟与健康、产业发展与消费者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仍是行业面临的核心课题。”

标签: 四元以内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