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香港卖的烟引发消费分级争议 各执一词

周诗琪 2

2025年8月6日,全球烟草行业消费分级格局再引热议。随着各国监管政策持续收紧,烟草消费呈现明显的层级分化趋势,高端市场与经济型产品间的价格与品牌差距进一步拉大。记者今日从多地烟草专卖局及行业研究机构获悉,国内市场消费分级现象尤为突出,而国际市场的差异更是引人关注——例如,香港卖的烟因税收政策宽松,价格优势显著,成为部分内地消费者跨境购买的重要选择。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草专卖店内,店主王先生向记者透露:“现在店里卖得最好的是定价在200元以上的高端香烟,比如‘中华’‘利群’等品牌,而50元以下的低端产品销量已下滑近三成。”他补充道,这一趋势与近年来税收调整和控烟政策密切相关。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消费总额同比增长5.2%,但其中高端产品占比升至42%,较去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

多位烟民的真实反馈印证了这一现象。在北京某国企工作的陈先生告诉记者:“我现在基本只抽200元以上的烟,虽然贵,但至少口感好,包装也上档次。”相比之下,另一位来自河北的烟民李女士则表示:“经济型香烟价格涨得厉害,以前20块一包的‘红河’现在卖到了35块,实在有点吃不消。”这种分化在年轻消费者中尤为明显,一位90后大学生透露:“身边同学基本不抽烟了,偶尔有人抽也是选那种进口的、包装设计特别的小众品牌,价格普遍在150元以上。”

行业专家对消费分级现象作出解读。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明(化名)指出:“烟草消费分级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也与监管政策形成互动。近年来,各地控烟条例对公共场所吸烟的限制越来越严,导致部分消费者转向更高价位的‘社交型’香烟,以在特定场合提升身份象征。”他同时强调,这种趋势可能加剧烟草消费的两极化,对低收入群体造成更大经济压力。

国际市场的对比更为鲜明。香港卖的烟凭借较低税率优势,价格普遍低于内地同类产品。记者在香港旺角一家便利店看到,一包“万宝路”售价约85港币(折合人民币约76元),而同品牌香烟在内地部分城市售价高达120元。一位经常往返内地的香港居民表示:“很多内地朋友来香港,除了购物就是带几条烟回去。”不过,香港海关近日加强了对携带烟草数量的检查,据香港《烟草条例》规定,非香港居民携带烟草制品超过一定数量将被罚款。

与此同时,烟草企业也在积极调整产品策略。记者注意到,多家知名品牌近期推出了“分级定价”新举措。例如,云南中烟将旗下“云烟”系列分为三个价位区间,最高端产品定价突破300元;而安徽中烟则通过技术升级,在保持低价位产品价格稳定的同时,提升其健康警示标识的显著性,以符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最新要求。

监管层面的动向同样值得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5年中国控烟进展报告》显示,全国已有超过200个城市实施室内全面禁烟,烟盒包装“健康警语”面积占比进一步提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与健康发展中心主任姜垣接受采访时表示:“消费分级现象需要通过更精细化的政策来引导,既要抑制高端烟草的消费炫耀效应,也要避免低收入群体因价格压力转向黑市烟草。”

在市场行情方面,行业分析师提供的最新数据表明,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烟草行业营收达1.28万亿元,同比增长3.7%,但利润增速仅为1.2%,反映出消费分级背景下,企业盈利空间正面临挤压。某外资烟草公司中国区负责人匿名透露:“我们正在重新评估产品线,计划缩减中低端市场份额,将资源集中到高附加值产品上。”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则呈现出两极分化。一位资深烟民表示:“只要政策不变,高端烟的价格还会涨,到时候可能真的只有‘有钱人’才能抽得起好烟了。”而另一位消费者则认为:“分级消费或许能促使更多人戒烟,毕竟现在抽不起好烟,抽次一点的又觉得不划算,干脆就不抽了。”

综合各方信息来看,2025年8月6日的烟草行业消费分级新闻,既反映了市场供需的动态变化,也折射出政策调控与商业策略的深层博弈。从香港卖的烟的价格优势,到内地市场的价格梯队,烟草消费的分层现象正持续演变,其背后的经济、社会与公共卫生影响,仍需更长时间的观察与评估。

标签: 香港卖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