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前瞻:消费升级 市面上30元左右烟需求旺盛 蓬勃发展

范思萌 1

2025年8月2日,全球烟草行业迎来新一轮市场动态分析,特别是中国烟草市场在多重政策调控与消费趋势变化下,呈现出复杂而多元的发展态势。据记者调查,近期市面上30元左右的烟(如“利群”、“双喜”等品牌)销量持续波动,而高端市场与低价市场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增长曲线。

在监管层面,中国烟草总公司近期发布的《2025年烟草行业合规性报告》显示,自2024年新版《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实施以来,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对网络售烟的管控更为严格。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一政策调整直接影响了烟草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部分品牌不得不调整营销策略,转向线下实体渠道。记者采访了北京一家烟草零售店的店主王先生,他表示:“现在线上渠道基本被堵死,我们店里的‘中华’销量虽然稳定,但‘红塔山’等30元左右价位的烟销量明显下滑,顾客更倾向于购买正规渠道的产品。”

与此同时,消费者对烟草产品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记者走访了上海、广州等地的烟草专卖店,发现“市面上30元左右烟”的购买群体以年轻消费者为主,但这一群体的消费习惯正在被健康意识所影响。一位20多岁的消费者小李告诉记者:“以前我会买30元左右的烟,但现在看到新闻说烟草税要调整,而且身边朋友开始戒烟,自己也考虑少抽了。”这种趋势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5年控烟进展报告》不谋而合,该报告指出,年轻群体的吸烟率首次出现显著下降。

行业专家对此现象发表了不同看法。中国烟草研究院的王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30元价位烟的波动反映了消费升级与控烟政策的双重影响。从经济角度看,这一价位的烟原本是大众市场的‘主力军’,但随着健康观念普及和替代品(如电子烟)的兴起,其市场空间可能被进一步压缩。”然而,另一位行业分析师则持不同意见,他认为:“30元价位的烟仍然具有强大的市场韧性,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更高,这一价位的烟仍是刚需。”

在高端市场,情况则有所不同。记者发现,尽管整体烟草消费量可能下降,但高端品牌如“中华”、“玉溪”等销量保持稳定,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增长。上海一家高档酒店的吧台经理告诉记者:“商务洽谈时,客人还是会选择‘中华’,价格在70元左右一包,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交符号。”这种消费行为与《2025年奢侈品消费报告》中关于烟草产品作为“非必需品”的定位相符,报告指出,高端烟草消费与经济景气度密切相关。

价格方面,记者注意到,由于2024年烟草税调整,部分品牌的价格有所上涨。例如,“利群”从28元涨至32元,“红塔山”从25元涨至28元。一位长期关注烟草市场的分析师指出:“价格上调后,部分消费者转向更低价位的替代品,但整体市场并未出现大规模流失,说明烟草消费具有一定的刚性。”

在国际市场,中国烟草出口也面临新的挑战。据海关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烟草出口量同比下降5.3%,主要受全球控烟趋势和贸易壁垒影响。记者采访了广州一家烟草出口企业的负责人,他坦言:“欧洲市场对电子烟的接受度提高,传统烟草需求下降;而东南亚市场虽然仍有增长,但当地政府对烟草的税收政策也在收紧。”

此外,烟草行业的科技创新成为新的关注点。记者了解到,多家烟草企业正在研发“减害”产品,如低焦油卷烟、加热不燃烧产品等。然而,这些产品的合规性仍存争议。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张律师指出:“根据《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任何形式的烟草产品推广都可能受到限制,企业需谨慎平衡创新与合规。”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在社交媒体上收集了多位烟民的真实反馈。一位自称“老烟枪”的网友写道:“市面上30元左右烟的质量确实不如以前,可能是原料成本上升导致的。”而另一位网友则表示:“现在买烟都要实名登记,感觉隐私被侵犯,但为了健康也只能接受。”这些声音反映了消费者在健康、价格与便利性之间的权衡。

综合来看,2025年8月的烟草市场呈现出传统消费模式转型、政策调控加码、科技创新探索等多重特征。市面上30元左右烟的波动只是这一复杂图景的缩影,而整个行业的未来走向,仍需在监管、市场与消费者需求的动态平衡中寻找答案。

标签: 市面上30元左右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