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 13元的牡丹好抽吗引发年轻化现象蔚然成风

王思涵 2

2025年8月2日,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烟草行业年轻化现象再度成为社会焦点。记者今日走访多个城市烟草零售点,发现传统烟草品牌正通过包装升级、口味创新和营销策略调整,试图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和健康组织对这一趋势表示担忧,行业内部也呈现出分化态势。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便利店,记者注意到一款名为“牡丹”的烟草产品吸引了大量年轻顾客的注意。该产品定价13元/包,据销售人员透露,近期销量环比增长30%。“13元的牡丹好抽吗?”一位20岁左右的顾客询问道。销售人员表示,牡丹品牌近期推出的“青春版”包装更符合年轻审美,且烟气柔和,适合初次尝试的烟民。然而,当被问及健康风险时,该顾客却表示“偶尔抽一支没关系”。这种态度在年轻群体中并不罕见。

与销售端的火爆形成对比的是,市场监管部门近日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市场监测报告》显示,尽管烟草行业整体营收保持增长,但未成年人吸烟率首次出现上升趋势。报告特别指出,部分品牌通过“电子烟替代”、“减害宣传”等模糊概念吸引青少年,已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记者查阅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最新通报发现,已有3家便利店因向未成年人售烟被处以5000元罚款。

在行业市场行情方面,中国烟草总公司2025年半年报显示,传统卷烟销量同比增长4.2%,其中年轻化产品贡献了15%的增量。不过,业内专家指出,这种增长主要来自价格带调整而非实际消费群体扩大。“13元的牡丹好抽吗?”这一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烟草企业试图通过降低入门门槛来扩大消费群体的策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副主任李明表示:“任何形式的年轻化营销都是对公共健康政策的挑战,我们正在研究更严格的包装和广告限制。”

记者采访了多位消费者后发现,年轻烟民对烟草产品的认知存在明显误区。来自上海某高校的陈同学(化名)坦言:“我朋友推荐牡丹,说是‘入门级’的好选择,价格也合适。”而另一位王先生则表示:“包装很酷,感觉抽起来不会太伤身体。”这种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偏差,让健康倡导组织倍感忧虑。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在近期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任何烟草产品都不存在安全阈值,年轻人接触烟草的时间越早,成瘾风险越高。”

在法律合规层面,最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已于7月1日生效,其中明确禁止烟草制品包装使用“低焦油”、“淡味”等误导性表述。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品牌通过“草本添加”、“天然工艺”等新概念规避监管,这种做法已引起执法部门的注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近期审理的一起案件显示,某知名品牌因在宣传中使用“更适合年轻人”的字样被判定构成误导消费,需赔偿消费者集体损失。

烟草行业的年轻化现象也引发了学术界的讨论。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伟指出:“从经济学角度看,烟草企业正通过产品差异化策略应对控烟政策,但这种策略可能带来更大的社会成本。”他建议将烟草税与消费年龄挂钩,对年轻群体征收更高税率。这一观点得到了部分学者的支持,但也有专家认为这会加剧社会不平等。

在零售终端,记者观察到不同年龄段消费者对烟草产品的选择差异明显。一位60多岁的老烟民坚持购买传统“红塔山”,而30岁左右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尝试新品,18-25岁的年轻群体则对包装设计和社交属性更为关注。这种分化现象让零售商面临两难选择。武汉市烟草公司一位经理透露:“我们既要完成销量指标,又不能违反法规,现在很多新品都不敢主动推荐。”

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和健康倡导压力,部分烟草企业开始探索替代方案。记者注意到,有品牌推出“戒烟辅助套装”,将传统烟草与尼古丁替代品捆绑销售。不过,中国控烟协会会长表示:“这种做法本质上仍是扩大烟草消费,而非真正帮助戒烟。”他呼吁行业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而非单纯追求利润。

随着2025年烟草行业年轻化现象持续发酵,这一话题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从13元的牡丹是否好抽,到监管政策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公共健康,各方观点激烈碰撞。在采访的最后,记者询问一位长期从事烟草研究的教授:“您如何看待行业的这种转型?”他沉吟片刻回答:“烟草的年轻化趋势是全球化现象,但中国必须找到符合自身国情的解决方案,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标签: 13元的牡丹好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