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随着我国烟草行业政策持续收紧,各地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近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最新政策文件,明确2025年下半年将进一步加强烟草制品监管,推动行业合规化发展。记者走访多地烟草市场发现,政策落地后,烟草市场秩序明显改善,但部分烟民对价格调整和产品选择仍存疑虑。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草专卖店,记者看到,店内各类香烟整齐排列,价格标签清晰可见。店员李女士告诉记者,自2025年1月起,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新版《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对零售终端管理更加严格,未取得许可证的商户不得销售烟草制品。这一政策使得不少“黑市”烟贩被取缔,市场环境得到净化。“现在买烟都规范多了,以前有些小摊贩卖假烟,现在基本看不到了。”李女士说。
政策解读方面,烟草行业专家张明(化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政策调整的核心在于强化源头管控和流通环节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内容,2025年起,烟草生产企业需对每批次产品进行二维码溯源管理,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查询产品真伪及生产信息。“这是我国烟草行业数字化监管的重要一步,能有效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张明补充道。
在价格方面,记者注意到,部分品牌香烟价格出现小幅上涨。在北京市场,一包“中华”软包香烟售价为75元,较去年同期上涨5元;而“红塔山”经典系列价格保持稳定,一包售价15元。业内人士分析,价格上涨主要源于原材料成本上升和税收调整。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烟草行业税收同比增长8.3%,为财政贡献超过6000亿元。
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不一。在上海市静安区,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买了包烟好抽,但价格确实贵了。以前一包‘利群’才30元,现在涨到35元,一个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另一位烟民李女士则表示理解:“为了健康考虑,价格高一点也能接受,毕竟吸烟有害健康。”
记者采访的几位烟民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开始尝试电子烟替代品。在上海一家电子烟体验店,店主陈先生表示,近期电子烟销量增长约20%。“很多老烟民觉得电子烟相对健康,而且口味选择多,价格也比传统香烟便宜。”不过,市场监管总局近期也出台新规,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并要求电子烟产品进行强制性认证。
烟草行业市场行情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我国烟草销量同比增长3.2%,但高端产品增长明显快于低端产品。某烟草集团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中华’‘玉溪’等高端品牌库存紧张,主要原因是政策限制产能,同时市场需求旺盛。”
在法律合规层面,新版《烟草广告管理办法》于2025年7月1日起施行,明确禁止在互联网、公共场所等任何媒体发布烟草广告。记者发现,不少烟草企业已调整营销策略,转向企业社会责任宣传。例如,某知名品牌推出“无烟公益基金”,投入5000万元用于控烟宣传。
业内专家指出,未来烟草行业将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合规、高端品牌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保持市场地位;另一方面,中小型烟草企业可能面临淘汰。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完善“天网”监管系统,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监控。
在广州市天河区,记者遇到一位刚“买了包烟好抽”的年轻消费者。他告诉记者:“虽然价格涨了,但能买到正规产品还是放心。现在查得严,假烟基本绝迹了。”这一现象反映出政策调整后,消费者对市场秩序的认可度正在提升。
综合各方反馈,2025年烟草行业政策调整已初见成效。从监管力度、市场秩序到消费者权益保护,各方面均有显著改善。然而,如何在控烟与健康、税收与民生之间找到平衡点,仍是政策制定者需要持续关注的课题。烟草行业专家预计,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推进,未来烟草监管政策可能进一步趋严。
标签: 买了包烟好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