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随着我国烟草行业香精管控政策的持续深化,相关新闻报道热度再攀新高。据今日发布的《烟草行业香精管控新规解读》显示,自2024年新版《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实施以来,香精管控已成为行业监管的核心议题之一。记者今日走访多家烟草零售终端发现,香精管控政策的落地正在逐步改变烟草产品的市场格局,特别是对传统香精添加量较大的卷烟品牌形成明显压力。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连锁烟酒店内,店主李先生向记者表示:“最近两个月,不少品牌卷烟的香精浓度明显降低,消费者反馈的口味变化也很大。尤其是那些过去主打‘薄荷’、‘水果’等风味的产品,现在要么下架,要么改版,价格普遍上涨了10%左右。”李先生还透露,目前市场上仍有一些“茶烟10元”的低价产品,但这类产品的香精含量也受到了严格限制,部分消费者开始转向其他替代品。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行业因香精管控政策调整而进行的品牌改版、下架、停产等操作累计涉及超过200个SKU。其中,部分依赖香精调味的细支、中支卷烟产品销量下滑最为明显。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向记者指出:“香精管控的初衷是减少有害物质摄入,但短期内确实对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了冲击。特别是中小品牌,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可能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
记者今日还采访了多位消费者。在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张女士表示:“我之前喜欢抽一款带花香的细支烟,但最近发现口味变淡了,甚至有点像‘茶烟10元’的味道。虽然价格没变,但吸食体验确实不如以前。”而另一位长期吸烟的刘先生则认为:“香精管控是好事,毕竟长期吸入过多香精对身体也不好。现在虽然有些不习惯,但适应一段时间后觉得更健康。”
在法律合规层面,记者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2024年修订)》发现,其中第十五条明确规定了“禁止在烟草制品中添加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香精香料”,并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在产品包装上标注香精含量等级。北京某律所的烟草法律专家王律师表示:“新规的执行力度比以往更强,尤其是对香精成分的检测标准更加严格。一旦企业违规,将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停产整顿。”
与此同时,行业内的应对策略也在不断调整。记者今日从某头部烟草企业内部获悉,该公司已投入超过2亿元用于研发“低香精”替代技术,计划在2025年底前推出一批符合新规要求的新品。一位参与研发的工程师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尝试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替代传统香精,比如从茶叶、薄荷中提取的天然成分。虽然成本提高了约30%,但口感更接近传统香烟,且符合健康趋势。”
市场行情方面,记者今日走访了上海、广州等地的烟草市场发现,香精管控政策对价格体系的影响正在显现。在上海市徐汇区一家大型烟酒行,店员小陈告诉记者:“现在‘茶烟10元’的产品仍然有售,但很多顾客会问‘是不是加了香精?’有些敏感的消费者甚至直接要求无香精产品。”据该店员透露,目前店内一款主打“原味”的卷烟产品(价格85元/条)销量环比上月增长了两成,而过去主打香精风味的同价位产品销量则下降了近三成。
在行业专家层面,中国烟草学会的一位资深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强调:“香精管控是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过去,香精更多是作为营销手段,但未来,健康导向将成为产品研发的核心。企业需要重新审视产品定位,不能只靠香精吸引消费者。”该专家还提到,从国际经验看,日本、欧盟等地区早已对烟草香精实施严格管控,我国此次调整与国际趋势基本一致。
值得关注的是,香精管控政策对新兴烟草制品的影响同样显著。记者今日从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电子烟、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等产品的香精标准也在同步收紧。一位电子烟品牌负责人坦言:“传统卷烟的香精管控已经让市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这对电子烟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我们正在调整配方,争取在合规前提下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今日在社交媒体上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关于香精管控的讨论热度持续走高。有消费者留言:“现在抽‘茶烟10元’都觉得香精味重,看来监管真有效。”也有声音表示担忧:“完全取消香精会不会让吸烟者更难戒烟?”对此,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的一位官员通过邮件回应称:“逐步减少香精使用是全球控烟的共识,但具体措施需结合国情。我国现行的分级管控模式既考虑了健康因素,也兼顾了市场平稳过渡。”
综合来看,2025年7月30日的烟草行业香精管控新闻呈现出多维度影响。从政策执行到市场反应,从消费者反馈到企业应对,各方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调整。尽管短期内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长期来看,这一政策调整有望推动烟草行业向更健康、更规范的方向发展。而在“茶烟10元”等低价产品中,香精管控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其市场走向将继续成为行业观察的重要指标。
标签: 茶烟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