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全球烟草行业减害趋势持续发酵,中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变革。据行业内部消息,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烟草制品减害技术研发与应用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6年,低焦油、低尼古丁烟草制品的市场占有率需达到15%以上。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烟草行业减害之路迈入新阶段。
在政策推动下,各大烟草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减害产品。记者今日走访了临海香烟生产厂区,发现该厂区正在加速推进“低害”烟草制品的生产线升级。临海香烟品牌负责人表示:“我们计划在年底前推出全新减害系列产品,采用先进的微胶囊技术和生物酶解工艺,降低有害物质含量。”据了解,临海香烟新品的焦油含量预计将比传统香烟降低30%以上。
与此同时,国际烟草市场也呈现出减害趋势。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近日批准了一种新型电子烟产品,该产品通过特殊加热技术,使烟草中的有害物质释放量减少50%。这一消息引发国内烟草行业热议。中国烟草学会专家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国外减害技术的突破,对我国烟草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需要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国内市场需求,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减害产品。”
在市场行情方面,减害烟草制品的推出并未影响传统香烟的销售。记者走访北京、上海等地的烟草专卖店发现,临海香烟等传统品牌依然保持热销态势。一位烟民表示:“虽然减害产品听起来不错,但价格偏高,比如临海香烟的减害版本售价高达65元/包,比普通版本贵了近一倍,短期内我可能不会更换。”
针对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烟草企业也在积极调整策略。某知名烟草品牌市场部经理透露:“我们计划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预计到明年,减害产品的价格将下降20%左右。”此外,部分企业开始探索“减害+健康”的新模式,例如在香烟包装中加入健康提示,或推出与戒烟辅助产品捆绑销售的方案。
监管层面,各地烟草专卖局加强了对减害产品的市场监督。据浙江省烟草专卖局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减害产品市场监测报告》显示,临海香烟等品牌的减害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5%,但仍有少数企业存在虚假宣传现象。国家烟草专卖局法规司司长王某某强调:“减害不是口号,必须以科学数据为依据。我们将严厉打击夸大宣传行为,确保消费者权益。”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采访了多位尝试过减害产品的烟民。一位来自广州的消费者表示:“临海香烟的减害版本口感确实有所变化,但整体接受度还可以。如果能进一步降低刺激性,可能会吸引更多消费者。”而另一位消费者则认为:“减害产品只是相对减少危害,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戒烟。烟草企业应该加大对戒烟公益项目的支持。”
业内专家对减害趋势持谨慎乐观态度。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张某某指出:“减害技术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但短期内难以改变烟草依赖的本质。我们需要平衡产业发展与公共卫生目标,避免减害成为烟草企业规避控烟政策的借口。”
在法律合规方面,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将于2026年1月1日生效,其中明确要求烟草制品减害信息需在包装上显著标注,并禁止使用“低害”、“无害”等绝对化用语。临海香烟法务部负责人表示:“企业已提前做好合规准备,新包装将在年内逐步更换。”
从行业格局来看,减害趋势正在重塑市场竞争。传统强势品牌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在减害领域布局较早;而一些中小品牌则选择差异化竞争,专注于特定减害技术的研发。市场研究机构IQVIA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国烟草市场报告》显示,减害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2%,但占整体市场的份额仍不足10%。
在采访中,临海香烟的一位研发工程师向记者透露:“我们正在探索基因编辑技术在烟草减害中的应用,初步实验显示,通过调控特定基因表达,可以显著降低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这项技术若能成功商业化,将彻底改变烟草行业的减害模式。”
随着减害技术的不断进步,烟草行业的未来走向备受关注。但正如多位业内人士所言,减害只是过渡方案,真正的健康选择仍是远离烟草。在减害浪潮中,消费者、企业和监管方需要共同寻找平衡点,推动烟草行业向更健康、更负责任的方向发展。
标签: 临海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