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北京——烟草行业年轻化趋势持续发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时尚 10元档细支烟成年轻化现象新宠,蔚然成风”这一背景下,记者走访多地市场发现,传统烟草品牌正加速向年轻消费群体渗透,而“10元档细支烟”的崛起成为这一现象的缩影。据统计,今年上半年,10元档香烟销量同比增长18.3%,其中细支产品占比达45%,远高于去年同期。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细支烟,拿在手里有品位,而且10块钱一包的价格接受度很高。”北京某烟酒店老板李明向记者坦言。他所在的店铺,近三个月内“10元档细支烟”的销量环比增长超过30%,其中“XX品牌(10元/包)”甚至出现断货情况。记者注意到,该品牌包装采用极简设计,字体偏年轻化,并在烟盒上标注“低焦油”等健康相关字样,迎合了年轻消费者对“时尚健康”的模糊追求。
然而,这一现象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2025年控烟履约工作要点》形成鲜明对比。文件明确要求“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严厉打击向未成年人售烟行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副主任姜垣指出:“细支烟的‘柔和’标签容易误导青少年,认为其危害较小,这为长期依赖埋下隐患。”她强调,烟草年轻化趋势与控烟目标背道而驰,亟需更严格的监管措施。
在市场层面,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调整尤为引人注目。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资料显示,某头部烟草公司已将“年轻化”列为2025年核心战略,计划推出多款定价在10-15元区间的细支新品,并配套电子烟替代品。该公司市场总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90后、00后消费者更注重体验感,细支烟的便携性和包装设计能显著提升品牌吸引力。”但该说法未获烟草局官方回应。
消费者评价呈现两极分化。25岁的软件工程师王磊认为:“10元档细支烟是‘平价社交’的刚需,聚会时拿得出手。”而29岁的市场经理张婷则表示:“包装再好看也改变不了烟草本质,身边已有同事因尝试细支烟重新染上习惯。”值得注意的是,某社交平台数据显示,近半年“细支烟推荐”话题阅读量超2亿次,其中60%的讨论来自18-30岁用户。
法律合规层面,2025年新修订的《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已于3月1日实施,明确禁止以“时尚”“潮流”等词汇宣传烟草。但记者暗访发现,部分品牌通过“艺术联名”“文化IP”等擦边球方式规避监管。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本周已约谈3家涉事企业,要求限期整改。
行业专家对这一现象持谨慎态度。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思表示:“烟草年轻化是市场自然选择与政策博弈的结果,短期看企业受益,长期则可能加剧社会健康成本。”他建议,应建立更精细化的年龄识别系统,将电子烟监管经验迁移至传统烟草领域。
在广东中山,记者走访了当地最大的烟草批发市场。一位不愿具名的经销商透露:“10元档细支烟的利润率比传统粗支烟高出15%左右,但风险也更大。”他出示的进货单显示,某款主打“低危害”的细支产品月销量已达2万条,而包装上“焦油量8mg”的标识被刻意放大。
国际经验方面,世卫组织烟草控制与 sức khỏe 公共事务司司长阿曼达·帕特森通过邮件向记者表示:“细支烟的‘健康误导’是全球性难题,泰国、巴西等国已将其纳入特别警示名单。”她指出,中国若不及时干预,可能重蹈越南“薄荷烟流行”覆辙。
截至发稿前,记者获得最新市场监测数据:10元档细支烟在二三线城市渗透率已达37%,其中“XX品牌(10元/包)”占据市场份额的23%。多位业内人士预测,随着消费升级与政策收紧并存,这一细分市场将在2025年下半年迎来更激烈的洗牌期。但无论如何,当“时尚 10元档细支烟成年轻化现象新宠,蔚然成风”成为行业新关键词时,年轻消费者与烟草企业之间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标签: 10元档细支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