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 10元与7元黄山烟市场净化见成效一气呵成

程思萱 7

2025年7月27日,全国烟草市场净化工作再迎重要进展。在多地市场监管部门的联合行动下,烟草市场乱象得到进一步遏制,尤其是假冒伪劣产品和高价烟的清理力度显著增强。记者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各类烟草违法案件1.2万余起,涉案金额超10亿元,市场净化率较去年同期提升5.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反映出,随着《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持续落地,烟草市场秩序正逐步规范化。

在当日的报道中,安徽合肥市场的“10元与7元黄山烟”成为焦点。据当地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介绍,近期市场上出现部分不法商家以低于市场价销售假冒“黄山”品牌香烟,其中“10元与7元黄山烟”的低价现象尤为突出。这些产品不仅包装粗糙,内在质量更是无法保障,严重扰乱了正规渠道的市场秩序。记者走访中发现,一些消费者因贪图便宜,购买了这些低价烟,使用后普遍反映口感“刺喉”,且存在熄火、发霉等问题。一位烟民李先生表示:“这种10块钱的黄山烟抽起来像‘纸捻子’,根本不是正品。”

针对这一现象,烟草行业专家指出,低价烟的背后往往是制假售假产业链的运作。中国烟草协会副会长张明华在接受采访时强调:“10元与7元黄山烟”的出现,不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更对黄山品牌声誉造成损害。他呼吁消费者提高辨别能力,购买时务必通过正规渠道,如烟草专卖店或授权电商平台,避免因贪图便宜而购买到假货。根据《烟草专卖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非法渠道购进的烟草制品,违者将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在市场监管方面,多地烟草部门近期开展了“雷霆行动”,重点打击网络售假和跨区域走私。广东省烟草专卖局在7月26日的一次突击检查中,查获一批从境外走私入境的高价烟,其中包括“中华”“玉溪”等多个品牌,涉案金额达800余万元。执法人员表示,这些走私烟多为假冒伪劣产品,部分甚至添加了违禁物质,长期吸食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与此同时,电商平台上的烟草监管也日趋严格。淘宝、京东等平台已全面下架未授权的烟草销售链接,并对违规店铺进行封禁处理。

消费者对烟草市场的看法呈现两极分化。部分烟民认为,高价烟的持续上涨(如“中华”烟价格已突破100元/包)迫使他们转向低价渠道,而另一些人则坚决抵制假烟。王女士在采访中表示:“我宁愿少抽几支,也要买正品,毕竟健康更重要。”而另一位消费者则透露,他曾在黑市以7元购得“黄山”烟,事后发现是假货,但“已经习惯了这种口感,现在真假都抽”。这种心态让市场监管部门倍感压力,他们认为,提升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健康意识是净化市场的关键。

在行业行情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但高端烟市场增长乏力,中低端品牌如“红塔山”“利群”等销量上升。业内人士分析,这与控烟政策的加码和消费者理性消费的趋势有关。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卷烟平均零售价为27.8元/包,较去年同期下降0.6元,其中10元以下品牌销量占比首次突破30%。这一数据侧面反映出,市场正在向更合理的价格区间回归。

法律合规层面,新修订的《烟草广告管理办法》于7月1日正式实施,明确规定禁止在互联网、公共场所等任何媒介发布烟草广告。记者发现,尽管仍有部分社交平台存在“香烟代购”等隐蔽广告,但总体违法广告数量已较去年下降40%。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联合网信办加大对违规广告的查处力度,确保“无广告”目标的实现。

在业内专家点评环节,北京烟草研究所所长刘伟指出,当前市场净化工作仍面临挑战,尤其是网络售假和跨境走私的隐蔽性较强。他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溯源体系,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烟草制品的全链条追踪。同时,加大对制假售假者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他举例说:“对于销售‘10元与7元黄山烟’的商家,不仅要没收违法所得,还应处以货值金额10倍以上罚款,这样才能真正震慑不法分子。”

多位烟民的评价和看法也值得关注。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购买假烟的经历,称“包装几乎可以乱真,但抽一口就知道是假货”。也有长期吸烟者表示,希望政府能在控烟的同时,提供更多替代品选择,如电子烟、低焦油卷烟等。然而,烟草专家提醒,电子烟同样存在健康风险,并非“安全替代品”,消费者应谨慎选择。

综合来看,2025年7月27日的烟草市场呈现出“净化与乱象并存”的复杂局面。尽管监管力度持续加大,但制假售假行为依然存在,消费者教育任重道道远。随着“10元与7元黄山烟”等典型案例的曝光,市场各方正逐步形成共识:唯有坚持法治监管、技术赋能和公众参与,才能最终实现烟草市场的良性循环。

标签: 10元与7元黄山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