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全球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波动,各国政策收紧与消费习惯变化成为行业焦点。在中国,烟草市场受控烟政策持续加码影响,销量增速放缓,但高端烟品需求逆势上扬。据《烟草经济日报》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烟草总销量同比增长2.3%,低于去年同期4.1%的增速,而单价超过100元/条的烟品销量却上升了8.7%。这一现象引发业内热议,多位专家指出,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低档烟市场份额被高端品牌逐步蚕食。
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等地烟草专卖店发现,利群(红长杆)、黄山(红方印)等中档品牌柜台前客流稀疏,而中华、双喜等高端品牌区域则排起长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烟民表示:“现在买烟越来越讲究,便宜的抽着不放心,贵的至少包装好看,送人也拿得出手。”这种消费心理的转变,与烟草税负调整不无关系。根据《烟草税法修正案》,2025年起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由11%上调至12%,促使厂商加速产品结构升级。
在国际市场方面,韩国免税店成为烟草贸易新战场。记者在釜山机场免税店注意到,undefeated联名款韩产七星(Mild Seven)薄荷味香烟成为抢手货,单盒售价折合人民币约65元,较本土市场溢价30%。店员透露:“中国游客对这类联名款情有独钟,尤其是undefeated的限量版包装,很多人买来收藏。”这一现象折射出烟草品牌在营销策略上的创新,通过跨界合作提升产品附加值。韩国烟草产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免税渠道烟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5.3%,其中联名款贡献了25%的增量。
烟草监管层面对行业的压力持续加大。7月25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电子烟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拟将电子烟纳入与普通卷烟同等管理范畴,禁止线上销售并提高购买年龄至21岁。这一消息引发资本市场震荡,A股烟草概念股集体下挫。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张明远分析:“电子烟与传统烟的界限正在模糊化,监管趋严是必然趋势,但这也倒逼企业加速研发减害产品。”记者采访到一位电子烟企业研发人员,他透露公司正投入重金研发“加热不燃烧”技术,试图在合规前提下满足消费者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烟草行业的法律合规成本正逐年攀升。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近日查处某品牌“软包硬中华”仿冒案,涉案金额超800万元。律师王建新指出:“《商标法》修订后,对烟草包装的近似度判定标准更为严格,企业需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在云南玉溪烟厂,合规专员向记者展示了最新开发的AI审单系统,该系统可自动识别合同中的法律风险点,每月节约人工审核成本约20万元。
消费者评价呈现两极分化。在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上,有用户晒出“韩国免税店undefeated联名烟”的笔记,称其“包装酷炫,但口感一般,性价比不如国内中华”。另一端,云南烟农老李则抱怨:“现在烟叶收购标准太严,烟叶长度差0.5厘米就不收,我们种烟的太难了。”这种供需双方的矛盾,在云南、贵州等主产区尤为突出。当地烟草公司负责人表示,将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帮助烟农适应“减工降本”的新标准。
全球视野下,烟草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烟草税负平均已达零售价的60%,促使多家跨国烟草公司调整战略。英美烟草集团(BAT)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转而加大在东南亚的投入;日本烟草国际(JT)则推出“智慧工厂”计划,宣称可减少30%碳排放。这些动态引发中国烟草业者的思考。中国卷烟机械协会秘书长刘伟表示:“智能化是未来方向,但必须符合国情,不能盲目跟风。”
在零售终端,新零售模式正在重塑烟草销售格局。深圳某连锁便利店引入“人脸识别+人脸支付”系统,顾客购买烟草时需录入面部信息并绑定身份证,系统自动判断是否满足购买条件。店长陈女士称:“虽然设备投入成本高,但合规风险降为零,现在监管部门来检查都直接拿我们当示范点。”这种技术驱动下的合规创新,或将成为烟草行业破局的关键。
标签: 韩国免税店undefe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