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解析前缀:溯源 13元以下有什么细支烟防伪溯源技术初显成效一劳永逸

孙悦琳 9

2025年7月27日,全国烟草行业防伪溯源体系建设再迎重大突破。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烟草产品防伪溯源系统覆盖率达到98.7%,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在北京市朝阳区烟草专卖局记者走访中,执法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的“一物一码”防伪技术,每一包香烟外包装均植入纳米级芯片,消费者可通过手机APP扫描二维码,实时查询产品从种植、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信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假冒伪劣烟草制品案件3287起,涉案金额达1.7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3%。国家烟草专卖局法规司司长王伟表示:“新修订的《烟草专卖品防伪溯源管理办法》已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对防伪技术标准、追溯信息完整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该办法明确指出,所有卷烟产品必须标注13位防伪码,并要求生产企业每季度提交防伪技术升级报告。

在市场行情方面,记者走访了上海、广州等地的烟草专卖店发现,高端细支烟市场持续升温。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推出的“万宝路细支”在一线城市售价达78元/包,而国内品牌“娇子·星空细支”定价59元/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13元以下有什么细支烟?几乎没有,因为这个价位的细支产品已经退出市场。”据了解,随着消费升级趋势,细支烟市场份额已从2019年的8.3%增长至2025年的23.6%。

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行业焦点。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期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消费维权报告》显示,因防伪标识不清引发的投诉同比下降42.5%。记者采访了三位烟民代表:28岁的程序员小张表示:“现在扫码就能看到产地、生产日期,比以前放心多了。”而45岁的王先生则抱怨:“13元以下有什么细支烟?这个价位的真品太难找了,很多都是假货。”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教授李明指出:“消费者对低价细支烟的信任危机,反映出防伪体系仍需完善。”

国际烟草巨头对华投资策略也出现新动向。菲莫公司中国区CEO张磊在7月23日的媒体沟通会上透露,该公司已在上海投资3.2亿美元建设智能追溯系统。日本烟草公司则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达成合作,将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应用于烟草物流监控。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部主任刘强表示:“这些外资企业正通过技术合作规避政策风险,我们的防伪标准必须同步升级。”

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动作频频。广州市烟草专卖局自今年起实施“三查一追溯”制度,即生产环节检查、流通环节抽查、零售终端巡查,并结合电子追溯系统。截至7月25日,该市已为3.2万家零售户安装了智能监管终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商家开始尝试“扫码积分”等创新模式,如深圳某连锁烟店推出“扫码积分换烟丝”活动,单次扫码可获得0.5积分,100积分可兑换价值5元的烟丝包。

行业专家对防伪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中国烟草学会副理事长陈志强在7月20日的行业峰会上指出:“区块链技术将是下一代防伪核心,目前已有7家省级烟草公司开展试点。”据记者了解,云南中烟已建成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烟叶溯源平台,每公斤烟叶都有唯一数字身份。而安徽中烟则探索将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于包装,消费者可通过指纹验证真伪。

在法律合规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案新增“伪造溯源信息”条款,最高可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近期审理的一起案件显示,某制假团伙因篡改防伪数据被判刑5年,罚款800万元。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强调:“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完整的溯源信息,否则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三倍赔偿。”

值得关注的是,农村市场防伪体系仍存短板。记者在河南、四川等地的调研发现,部分偏远地区零售终端防伪设备配备率不足60%。国家烟草专卖局已启动“乡村振兴防伪专项工程”,计划三年内为全国3.5万个村级零售点配备智能追溯终端。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赵静表示:“农村市场是假烟重灾区,亟需建立符合当地特点的防伪体系。”

消费者教育成为行业新课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仍有22.3%的烟民不熟悉防伪查询方法。云南中烟开发的“防伪知识小游戏”APP,通过闯关形式普及溯源知识,目前注册用户已超120万。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有消费者表示:“13元以下有什么细支烟?真品几乎找不到,但通过官方渠道学习后,现在能辨别了。”

随着《“十四五”烟草专卖信息化发展规划》进入收官年,全国烟草行业防伪溯源体系正迈向智能化新阶段。国家烟草专卖局信息中心主任周健透露:“2026年将全面实施‘云链融合’追溯系统,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透明化管理。”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可靠的产品保障,也为全球烟草行业防伪体系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标签: 13元以下有什么细支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