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中国烟草行业价格调控再度成为市场焦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烟草市场调控报告》显示,自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双限”政策(即限量、限价)已对全国烟草市场产生显著影响。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的烟草专卖店发现,各品牌香烟价格普遍上调,其中“怀旧4元的烟”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更为严格的购烟限制和更高的零售价格。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烟草专卖店内,店主王经理向记者透露:“现在最便宜的‘红塔山’也要18元一包,‘怀旧4元的烟’已经彻底消失。国家烟草局要求我们严格执行‘一证一店’政策,同时加强购烟身份验证,单日单人购烟量不得超过2包。”这一政策变化直接导致部分消费者转向非正规渠道购烟,但记者在暗访中发现,市场监管部门近期加大了对地下烟贩的打击力度,使得此类行为风险倍增。
上海市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处处长李明在今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2025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版,我们正在推进‘价格透明化’工程,要求所有烟草零售终端必须明码标价,并配备智能监控系统。”他特别提到,上海已率先试点“电子烟税同步调整机制”,即传统香烟与电子烟的税率差距将从目前的20%缩小至5%,这一举措预计将在年底前向全国推广。
行业专家分析认为,此次价格调控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中国社科院烟草研究所副所长张文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一方面,国际烟草巨头如英美烟草公司(BAT)和菲莫国际(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正加速向加热不燃烧产品转型,国内烟草企业面临巨大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25年修订案对减害产品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促使国内企业通过价格手段调整市场结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消费者反应呈现两极分化。45岁的出租车司机老周表示:“现在‘怀旧4元的烟’都买不到了,每天抽两包的烟钱从60元涨到120元,压力太大了。”而29岁的白领小林则认为:“价格高一点也好,至少能控制自己少抽点。”这种分化也反映在市场数据上——根据尼尔森市场监测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高端香烟(50元以上)销量同比增长12.3%,而经济型香烟销量则下降8.7%。
烟草行业市场行情方面,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中国区总裁马修·琼斯在今日发布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我们预计中国市场的‘iQOS’加热不燃烧产品将在年底前实现15%的市场渗透率,但价格敏感性仍然是主要障碍。”相比之下,国产“黄山”品牌通过推出“黄山·天都”等高端系列,成功将平均售价提升至65元/包,成为地方品牌突围的代表案例。
在法律合规层面,记者注意到《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的“非法经营烟草制品”条款已开始发挥作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今日公布的典型案例显示,一名通过跨境电商销售走私烟的个体户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50万元。这一判决被视为对“怀旧4元的烟”等低价烟非法流通渠道的沉重打击。
烟草相关法律专家、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主任刘教授指出:“此次价格调控与法律严打相结合的策略,本质上是在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关于‘全面控烟’的目标。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数据,烟草价格每上涨10%,消费量就会下降4%—5%,这正是政策制定者的核心考量。”
在零售终端观察中,记者发现“怀旧4元的烟”的消失并非偶然。广州市烟草专卖局提供的内部数据显示,2025年6月,广东省内烟草零售终端的平均客单价达到32.5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6%。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烟草公司区域经理透露:“公司内部已经明确,未来三年将逐步淘汰低于20元档次的低端产品,主推30-50元的中端市场。”
多位烟民或消费者评价显示,价格变化正在重塑消费习惯。在杭州西湖区的一家便利店前,一位刚购烟的年轻男子表示:“现在‘怀旧4元的烟’虽然没了,但可以试试电子烟,听说新出的‘悦刻·星云’也不错。”这一现象引起了业内专家的关注,中国电子烟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女士指出:“传统烟草价格上涨将加速电子烟市场的规范化进程,预计到2025年底,合规电子烟的市场份额将突破30%。”
综合各方信息可以看出,2025年7月27日的烟草市场正处于深刻变革期。从“怀旧4元的烟”的彻底消失,到高端产品的强势崛起;从法律监管的全面升级,到消费者行为的悄然改变;从国际竞争的加剧,到国内政策的精准调控——这一系列变化共同构成了中国烟草行业的新图景。虽然短期内市场波动在所难免,但长期来看,价格调控正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健康、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标签: 怀旧4元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