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全国烟草行业迎来新一轮专卖政策调整,市场监管部门针对烟草制品的生产、销售及价格体系发布最新指导意见。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新版《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将于下月正式实施,其中对零售终端的价格管控措施尤为引人关注。在政策发布当日,多地烟草零售商户已开始调整货架陈列,部分品牌卷烟价格出现小幅波动。
“这次调整的核心还是围绕‘控价保供’展开,”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连锁便利店店主李明(化名)向记者透露,其店内“最好百元的烟”如中华(硬)和双喜(硬经典)的售价已从原先的105元/条调整至98元/条。他解释称,这种调整并非临时促销,而是响应了烟草局关于“规范零售指导价”的要求。“现在系统里查不到更高价,扫码进货时直接锁死了价格。”
记者走访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发现,政策影响呈现差异化特征。广州天河区某品牌专卖店工作人员表示,其高端产品如利群(新版)价格维持不变,但中端市场“最好百元的烟”如红塔山(经典1956)出现了5元/包的降价。“很多老顾客来问是不是搞活动,其实这是系统自动调价,我们也没法改。”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如成都市场则反应较为平稳,当地消费者周女士告诉记者:“这里平时价格就透明,像娇子(红中支)一直卖50多,没什么变化。”
烟草行业专家王立新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此次政策调整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关于控烟目标相呼应。他引用最新行业数据表示,2024年全国卷烟零售价格指数首次出现结构性下降,其中百元档产品市场份额占比下降3.2个百分点。“这表明监管思路正在从单纯‘禁烟’转向‘控价引导消费结构’。”王立新特别提到,新版许可证办法中新增的“价格异常申报机制”将成为监管新亮点。
在消费者端,政策变化引发不同反应。北京某高校教师张先生表示:“‘最好百元的烟’降价后,感觉买烟的频率反而增加了,这和控烟初衷可能背道而驰。”而另一位烟龄20年的企业员工则认为:“价格透明了,至少不用再担心买到假货。”记者注意到,社交媒体上关于“百元档烟价调整”的讨论已形成热点,有消费者制作了“2025版烟价对比表”,详细记录了主流品牌价格变化。
烟草法律合规领域律师刘伟指出,新政策在法律层面主要体现了三个变化:一是将《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中“合理价格”表述细化为具体指导价;二是明确了对“低于成本价倾销”的界定标准;三是在电子烟监管上与《电子烟管理办法》形成衔接。他特别提醒零售商户:“许可证年检时,系统会自动比对半年内的销售价格数据,频繁偏离指导价将面临最高3万元罚款。”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数据显示政策发布后,烟草板块相关上市公司股价普遍呈现“V型”波动。东方财富网监控显示,截至今日收盘,行业龙头ST中烟国际股价微涨0.37%,但多家区域性品牌股票出现1%左右的跌幅。分析人士认为,这反映出市场对政策执行力度的分歧,特别是对“价格管制是否影响企业利润率”的担忧。
记者在云南、贵州等烟草主产区采访时发现,种植端对政策反应相对滞后。一位拥有20亩烟田的烟农表示:“我们只管按指导价卖烟叶给收购站,零售价变化跟我们没关系。”不过,当地烟草公司工作人员补充说明,新政策要求收购环节建立“价格联动机制”,未来烟叶收购价可能随终端价格调整而浮动。
针对“最好百元的烟”这一细分市场,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价格调整后品牌竞争格局可能重塑。有匿名品牌经理透露:“我们正在考虑推出98元的新规格,用更优的包装和促销策略抢占市场。”与此同时,部分零售户反映,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高后,中低端产品如玉溪(软)的销量逆势增长12%。
在监管执行层面,记者了解到烟草专卖局已在全国部署“价格监测系统2.0”,该系统通过零售终端扫码数据实时生成价格地图。广东省烟草专卖局专卖处处长陈华向记者演示时表示:“系统可以精准识别出偏离指导价10%以上的异常网点,执法人员在15个工作日内必须完成核查。”
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市场各方正在形成新的适应模式。一位长期研究烟草经济的学者总结道:“这次调整不是简单的涨价或降价,而是通过价格杠杆实现消费引导,最终目标仍是降低吸烟率。不过从今天的市场反馈看,‘最好百元的烟’降价后是否真的能减少消费,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标签: 最好百元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