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 发时达香烟 黄金叶消费迁移趋势明显方兴未艾

温雅文 7

2025年7月26日,随着全球烟草市场持续演变,中国烟草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消费迁移。在监管趋严、健康意识提升及新兴产品涌现的多重背景下,传统香烟品牌与新型烟草制品的竞争格局愈发激烈。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市场,结合行业数据与专家分析,试图描绘这一变革时代的真实图景。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内,记者注意到,货架上“发时达香烟 黄金叶”的陈列位置虽依然显眼,但销售数据却呈现下滑趋势。据店员透露,过去一个月,该品牌销量环比下降约15%,而电子烟及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的咨询量则上升了近30%。这一现象并非孤例。中国烟草总公司最新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行业报告》显示,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减少2.3%,而新型烟草制品市场渗透率首次突破10%。

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烟草专卖局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他强调:“《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全面实施,以及‘无烟中国’行动的推进,正在重塑行业生态。传统烟草企业必须加速转型,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该官员还提到,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已下发通知,要求各省级公司加强对新型烟草制品的合规性审查,预计到2026年,所有电子烟产品将实现统一编码管理。

在消费者层面,35岁的软件工程师李明(化名)向记者分享了他的转变经历。他曾是“发时达香烟 黄金叶”的忠实用户,每日消费一包(单价约55元)。但今年初,他开始尝试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称“口感更柔和,且二手烟危害小”。李明表示:“虽然价格更高(一盒约180元),但考虑到健康因素,我认为值得。”

烟草行业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姜垣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消费迁移的背后,是公众健康意识的觉醒。虽然新型烟草制品相对传统香烟危害较小,但长期健康影响仍需科学评估。”她呼吁加强市场监管,避免“以烟控烟”的替代品成为新的公共卫生问题。

与此同时,烟草企业正在积极布局转型。记者获悉,河南中烟作为“黄金叶”品牌的生产方,已投入超过10亿元研发资金,开发低焦油、薄荷醇等创新产品线。公司市场部经理张女士表示:“我们正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探索烟草与科技结合的可能性,比如可降解包装、智能减害技术等。”

在价格方面,传统香烟市场也出现微妙变化。记者调查发现,二线城市中低端香烟品牌如“红塔山”和“白沙”的销量保持稳定,单价多在30-45元区间;而高端市场如“中华”和“利群”则面临库存压力,部分渠道出现降价促销(如“中华”从100元降至85元)。一位烟草经销商感叹:“过去‘越贵越好卖’的法则正在失效,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与品牌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农村市场的消费迁移呈现出不同特征。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一个乡镇集市上,记者发现“发时达香烟 黄金叶”等传统品牌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店主王大叔透露:“年轻人开始尝试电子烟,但父母辈还是认准老牌子。”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伟分析:“农村市场的迁移速度较慢,但健康宣传和物流便利性的提升,正逐步改变这一格局。”

国际市场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记者查阅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发现,全球电子烟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1200亿美元,中国作为主要生产国,正面临严格的出口限制。一位在深圳从事电子烟出口的商人告诉记者:“欧盟新规要求所有电子烟含尼古丁量不得低于20毫克,这让许多小企业陷入困境。”

在法律合规层面,2025年6月1日实施的《电子烟管理办法》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律师表示:“该法规明确了电子烟的生产、销售、广告等全链条监管,违法成本大幅提高。例如,无证生产电子烟最高可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

多位烟民消费者的评价折射出市场的复杂性。42岁的出租车司机老周(化名)坚持购买“发时达香烟 黄金叶”,他坦言:“新玩意儿太贵,而且没那股劲儿。”而22岁的大学毕业生小林则认为:“传统烟味道太冲,电子烟可以自由调配口味,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这种代际差异,正成为消费迁移的核心驱动力。

展望下半年,行业分析师预测,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和消费税调整(预计2026年上调),烟草行业将加速洗牌。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健康导向的消费趋势已不可逆转。正如一位资深行业观察家所言:“烟草的未来,终究要回答一个问题——如何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危害。”这一答案,或许正在今天的市场博弈中逐渐显现。

标签: 发时达香烟 黄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