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全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价格波动,尤其是“15元 烟”的供需矛盾再次引发行业关注。据记者调查,随着消费税调整和原材料成本上涨,多款主流品牌的中端香烟价格出现明显上调,其中“15元 烟”成为最受烟民讨论的焦点。
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的烟草零售店发现,近期“利群(软)”和“红塔山(经典1956)”等经典“15元 烟”产品,零售价已从早前的14.5元/包上调至15.5元/包,部分渠道甚至出现16元的高价。一位不愿具名的零售商表示:“价格上调后,销量明显下滑,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10元以下的低端产品。”
中国烟草经济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2%,但中端产品(10-20元区间)的销售额增速仅为1.5%,远低于高端产品(30元以上)的8.7%。行业分析师指出,这反映出消费升级与价格敏感度之间的博弈正在加剧。
针对此次价格调整,国家烟草专卖局于7月15日发布的《2025年烟草市场调控指引》中明确提到:“将根据市场反馈动态调整价格策略,确保中低收入群体基本消费需求。”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文件中“动态调整”的表述为地方烟草公司提供了较大的自主空间,导致实际执行中存在差异。
在消费者端,记者采访了多位烟民。来自深圳的陈先生(化名)表示:“15元 烟的价格上涨1元,看似不多,但长期来看一个月就要多花30多元,这钱不如用来买更贵的品牌。”相反,来自西安的刘女士(化名)则认为:“15元 烟本来就是过渡产品,现在涨到16元,直接逼着人去买10元以下的,或者干脆戒烟。”
烟草行业专家、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系张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15元 烟的价格变动反映了当前烟草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环保政策导致烟叶种植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消费税改革后,中端产品税负相对加重。这种‘两头挤压’的局面,使得‘15元 烟’的生存空间愈发狭窄。”
与此同时,电子烟市场的竞争也在间接影响传统烟草价格。根据《2025年第二季度电子烟行业监测报告》,电子烟渗透率已突破18%,其中价格在15元以下的电子烟产品占比达42%。一位电子烟品牌负责人透露:“传统‘15元 烟’的用户正在向电子烟转移,尤其是年轻群体。”
在合规层面,记者注意到,7月1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规范烟草制品零售价格的通知》中,特别强调“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销售”,但并未明确处罚标准。这使得部分零售商在价格波动期采取“明降暗升”的策略,例如先标注14元,实际收款15.5元。
针对这一现象,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在7月18日的例行检查中,对3家违规零售店进行了警告,并责令整改。执法人员表示:“消费者若发现价格欺诈,可通过12313热线举报,最高可获罚款5000元。”
在行业内部,红塔山品牌经理王女士回应称:“涨价主要基于烟叶进口成本上涨,公司已通过优化供应链进行部分抵消。未来将考虑推出10元以下的‘红塔山(经济版)’以分流消费群体。”而另一品牌负责人则透露:“‘15元 烟’的利润率已降至行业平均水平的60%,长期来看可能被淘汰。”
记者注意到,7月19日午后,部分城市的烟草零售店出现“15元 烟”抢购潮。一位合肥市民告诉记者:“听说马上要涨到16.5元,赶紧囤了几包。”但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短期波动难以改变市场长期趋势。
综合各方信息来看,2025年烟草市场的价格敏感度问题已从单纯的供需关系,演变为政策、成本、消费习惯与替代品竞争的多重博弈。而“15元 烟”作为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其未来走向仍需持续观察。
标签: 15元 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