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北京——随着全球控烟浪潮的持续推进,烟草行业的成瘾机制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最新报道,我国烟草市场在严格的监管政策下,依然呈现出复杂的供需态势。记者今日走访多家烟草专卖店发现,尽管“天价烟”现象有所遏制,但十元以下的廉价香烟依然占据市场一席之地,引发公众对成瘾机制与公共卫生安全的广泛讨论。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草专卖店内,店主李师傅向记者坦言:“现在十元以下的香烟种类越来越少,但像‘黄山’、‘红梅’这些老牌子还是有的。很多低收入群体或者年轻人图便宜,还是会买这些烟。”记者注意到,这些廉价香烟的包装上虽然印有“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语,但并未标注具体的成瘾成分含量,这与高端香烟的透明度形成鲜明对比。
烟草行业的成瘾机制一直是科学界和监管部门的重点研究对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李强表示:“尼古丁是烟草成瘾的主要物质,但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香烟中,尼古丁及其他添加剂的配比差异显著。廉价香烟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使用更高比例的尼古丁以保持口感,从而加剧成瘾性。”这一观点得到了多位业内专家的认同。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张明指出:“长期吸食廉价香烟的人群,其尼古丁依赖程度往往更高,戒烟难度也更大。”
然而,市场行情显示,廉价香烟的需求并未因健康警示而大幅下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位20多岁的年轻消费者小王坦言:“十元以下能买到什么烟呢?也就‘红梅’、‘黄鹤楼’(低端系列)这些,但总比没有强。我一个月工资不高,偶尔抽一两包解解馋。”类似的声音在低收入群体中并不少见。某社区调查显示,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吸烟者中,有68%的人长期购买十元以下的香烟。
烟草行业的监管政策近年来日趋严格。2023年实施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版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并要求所有烟草制品包装上标注“本产品含有尼古丁,易使人上瘾”的警示语。但记者发现,这些措施在廉价香烟市场中的执行力度相对薄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烟草零售商透露:“廉价香烟的监管确实存在盲区,一方面是执法成本高,另一方面是消费者群体庞大,很难完全覆盖。”
国际经验表明,提高烟草税是降低吸烟率的有效手段。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提高烟草税10%,可使高收入国家吸烟率下降约4%,低收入国家下降约5%。然而,我国烟草税政策调整需兼顾财政平衡与公共卫生的双重目标。财政部税收政策研究室专家王静表示:“近年来我国烟草税已多次调整,但考虑到烟草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未来政策走向仍需谨慎权衡。”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采访了多位不同价位的香烟使用者。一位长期吸食“中华”等高端香烟的刘先生表示:“贵烟的口感确实不同,但价格太高,偶尔抽一次还行。”而另一位吸食“红塔山”的陈女士则认为:“十元以下能买到什么烟呢?味道差,但便宜,总比买不起强。”这种分化现象反映了烟草市场的多层次需求。
法律合规层面,我国《广告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烟草营销有严格限制,但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挑战。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磊指出:“现行法律对烟草添加剂和成瘾成分的披露要求不够具体,这使得监管存在漏洞。未来应借鉴国际经验,强制要求烟草企业公开主要添加剂成分及成瘾性数据。”
行业市场行情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烟草销量同比增长3.2%,但高端香烟增速明显快于低端产品。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半年度报告显示,单价50元以上的香烟销量占比已升至28%,而10元以下的香烟占比降至22%。这一趋势引发业界思考:随着消费升级,廉价香烟是否会逐渐被市场淘汰?
多位烟民或消费者对这一趋势持不同看法。一位60多岁的老烟民王大爷说:“年轻时没钱只能抽便宜烟,现在条件好了,还是觉得贵烟抽着舒服。”而一位90后消费者则表示:“现在健康意识强了,十元以下能买到什么烟呢?还不如不抽。”这种代际差异反映了社会观念的变迁。
业内专家点评中,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胡鞍钢强调:“烟草成瘾机制的复杂性决定了控烟工作的长期性。除了经济手段,还需加强健康教育、完善戒烟服务、推动替代产业发展等多管齐下。”他特别指出,廉价香烟的成瘾性往往被低估,应成为未来控烟工作的重点对象。
综合各方观点,烟草行业的成瘾机制问题仍需社会各界持续关注。从消费者选择到政策制定,从企业责任到法律规范,这一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影响着公共卫生的未来走向。在控烟大背景下,廉价香烟的存续与监管问题,无疑将成为2025年乃至未来几年烟草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标签: 十元以下能买到什么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