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烟草行业迎来新一轮政策调整与市场波动。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通知,自8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将“取消10元以下烟”的政策正式落地,这意味着低价烟市场将迎来彻底洗牌。这一消息在行业内外引发广泛关注,多家烟草企业已开始调整产品线,消费者也纷纷表达了对未来购烟成本的担忧。
记者今日走访北京多家烟草专卖店发现,部分烟民已提前囤积低价烟。在朝阳区某烟店,店主李师傅告诉记者:“最近几天,不少老顾客来买‘软白沙’‘红双喜’这些10元以下的烟,说是担心以后买不到了。”他透露,店内低价烟库存已接近售罄,而中高端产品如“中华”“玉溪”的销量则保持稳定,部分甚至出现小幅上涨。
这一政策调整并非空穴来风。根据《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国内控烟规划,我国计划到2025年将卷烟价格门槛提高至10元以上,以减少青少年吸烟率。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主任肖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低价烟是导致青少年吸烟的重要因素之一,取消10元以下烟能有效阻断未成年人接触烟草的渠道。”她同时强调,政策过渡期将设置缓冲机制,避免对低收入群体造成过大冲击。
在行业层面,政策落地已引发连锁反应。安徽中烟、湖南中烟等企业近期发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高端产品营收占比均提升超过3个百分点。安徽中烟副总经理张明指出:“我们已将‘黄山’系列价格上调至15元起步,同时研发了新的中高端产品线。”而云南中烟则选择通过“云烟(软珍品)”等现有品牌提价来应对市场变化。
市场行情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全国卷烟批发价格指数连续五周上涨,其中10-20元区间产品涨幅达8.3%,而5-10元区间产品销量同比下滑37%。某第三方机构分析师陈静表示:“这表明市场正在快速适应新政策,消费者要么选择戒烟,要么转向更高价位产品。”
消费者反应呈现两极分化。在社交平台上,一位网名为“老烟枪”的网友留言:“10块钱的烟没了,一个月烟钱得涨200块,这负担太重了。”而另一位“戒烟三年”的网友则表示支持:“便宜烟挡不住想抽的瘾,贵一点或许真能逼自己戒掉。”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的10位烟民中,6人表示会减少吸烟量,3人计划改抽电子烟,1人则直接表示“以后不抽了”。
法律合规方面,新政策配套措施正在完善。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法规处处长王磊透露:“我们将同步加强市场执法,严查低价烟‘搭售’等规避行为。”他特别提到,上海、广州等地已试点建立电子溯源系统,确保所有低于10元的卷烟销售记录可查。
业内专家对政策影响持谨慎乐观态度。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刘伟认为:“短期内确实会冲击低收入群体,但从长远看,这符合全球控烟趋势。关键在于配套的公共卫生支持,比如提高戒烟补贴标准。”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艾斯琳·莫里森通过邮件指出:“中国这一步走在了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前面,但需要警惕黑市交易的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政策过渡期出现了一些创新尝试。浙江某县级市烟草局联合当地医院推出“以旧换新”活动,烟民每上交10包低价烟空盒,可抵扣5元购买指定品牌,这一举措被业界视为“软着陆”的范例。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质疑其执行成本过高,难以全国推广。
在政策正式实施前的最后几天,烟草零售终端出现“抢购潮”。记者在南京新街口商圈看到,一家24小时便利店因低价烟售罄被愤怒的顾客围住,店员解释称“所有渠道都断货了”。与此同时,二手烟交易平台上的“最后一批10元烟”加价30%到50%仍在热销,监管部门已对此发出风险提示。
多位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取消10元以下烟的政策效果仍需时间检验。有分析认为,如果配套措施不到位,可能出现“烟民转向代购或黑市”的次生问题。而更复杂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控烟目标与低收入群体的实际需求。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赵志军近日在内部会议上强调:“我们正在制定后续扶持方案,确保政策平稳过渡。”
随着8月1日的临近,烟草行业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从北京到广州,从企业高管到普通烟民,各方都在为这一变革做着最后的准备。无论最终效果如何,这场由价格门槛引发的调整,无疑将成为中国控烟史上又一个值得记录的节点。
标签: 取消10元以下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