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全国烟草行业产销数据最新发布,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据国家烟草专卖局统计,上半年全国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总额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卷烟产量达1.85亿箱,销量稳步提升。在各省区市中,四川、云南、湖南等传统烟草大省表现尤为突出,尤其是四川烟“十元以下”系列产品持续热销,成为拉动当地烟草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记者今日从四川省烟草专卖局获悉,截至6月底,四川烟草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8%,其中“十元以下”系列卷烟销量占比达到4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现象在成都、绵阳等主要消费市场尤为明显。据当地烟草公司负责人介绍,四川烟“十元以下”系列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亲民价格,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和低收入群体,“红旗渠”、“娇子”等品牌单包售价普遍在8元至10元区间,如“娇子(软)”售价9.5元/包,“红旗渠(硬)”售价8.8元/包,价格优势显著。
与此同时,烟草行业监管政策持续收紧。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严查低价卷烟非法流通问题,防止“十元以下”产品被用于规避税收或跨区域倒卖。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四川烟草市场已建立电子追溯系统,所有“十元以下”产品均需扫码验证,从生产到零售环节全程可查,此举有效遏制了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
在行业市场行情方面,记者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烟草零售店,发现“十元以下”卷烟的销售策略存在明显分化。北京朝阳区一家烟酒店老板表示:“我们店里的‘十元以下’产品主要是本地品牌,如‘中南海(软)’7.5元/包,但销量不如四川烟,因为消费者更偏爱口感清淡的类型。”相比之下,成都武侯区一家连锁便利店店主则透露,其店内“娇子(软)”日销量超过50包,远超其他品牌。
烟草法律与合规领域专家张明(化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四川烟“十元以下”现象背后反映了消费分层趋势。“根据《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我国正逐步提高烟草税,但‘十元以下’产品通过优化配方和包装设计,在合规前提下满足了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不过,监管部门需警惕此类产品可能带来的青少年吸烟风险。”
多位烟民和消费者对“十元以下”卷烟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25岁的成都软件工程师李先生表示:“‘娇子(软)’口感不错,价格也合适,一个月能省下不少钱。”而来自上海的退休教师王女士则批评道:“低价烟更容易让年轻人尝试吸烟,希望政府能通过提高最低售价来减少危害。”
在行业动态方面,多家烟草企业正加速产品升级。云南中烟发布“云烟(软珍品)”新版,单包售价12元,主打“减害降焦”;湖南中烟则推出“白沙(硬)”电子烟替代品,定价89元/盒。相比之下,四川烟草仍坚持“十元以下”战略,四川省烟草公司市场研究部负责人表示:“我们调研发现,西南地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高,未来将重点开发中低端市场,同时确保产品符合‘一氧化碳≤13mg’等健康标准。”
国际烟草市场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卷烟销量同比下降2.1%,但中国市场份额逆势增长0.8个百分点。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通过邮件向记者表示:“中国烟草市场‘十元以下’现象值得关注,建议政府进一步研究价格与吸烟率的关系,平衡税收与公共卫生目标。”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四川烟“十元以下”系列正尝试通过社交平台营销,如抖音账号“四川好烟推荐”粉丝量已突破10万。一位参与营销策划的年轻员工透露:“我们强调‘正宗川味’和‘平价好烟’两大卖点,但所有宣传内容均需通过烟草专卖局审核,确保不出现诱导性用语。”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娇子(软)”用户评分4.7(满分5分),好评中提到“性价比高”“适合搭配茶水”等;而“红旗渠(硬)”因包装简陋获评4.2分,部分消费者反映“口感较重”。一位长期研究烟草消费行为的学者指出:“‘十元以下’产品评价差异反映了消费者对价格、包装、口味的多重考量,未来品牌需在这些维度上做更精细的差异化。”
随着7月11日数据的公布,四川烟草行业“十元以下”系列再次成为市场焦点。尽管面临监管收紧和消费升级的双重压力,但凭借明确的定位和稳定的供应链,该系列仍有望在下半年保持增长。记者将持续关注相关政策的后续影响以及行业应对策略。
标签: 四川烟十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