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1000元左右的手机价格敏感度再创新高,供不应求

贾雨婷 7

2025年7月9日,烟草行业价格敏感度再次成为市场焦点。今日,多家烟草企业及零售终端的香烟价格调整引发广泛关注,部分品牌在短短一周内出现两次调价,直接触及消费者敏感神经。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烟草专卖店发现,高端香烟如“中华”系列部分单品价格已突破100元/包大关,而中端品牌“利群”“双喜”等则普遍上涨5至8元。一位长期观察烟草市场的分析师指出:“当前价格波动与原材料成本、税收政策及市场供需关系密切相关,但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仍是最核心的影响因素。”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大型连锁烟酒店,店主王女士向记者透露,今日“中华(硬)”价格从120元/包涨至125元,而“利群(新版)”则从65元涨至72元。“很多老顾客今天来问,有的直接表示‘买不起了’。”王女士表示,尽管烟草行业利润空间较大,但价格调整仍需谨慎,尤其是临近夏季旅游旺季,游客消费习惯可能被价格波动影响。记者注意到,店内摆放的“1000元左右的手机”促销海报格外醒目,一位顾客对比后选择用手机支付购买香烟,并抱怨道:“现在买包好烟的钱,差不多能买一部1000元左右的手机了。”

烟草价格调整的背后,监管政策仍是关键推手。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的《2025年烟草行业价格调控指导意见》强调,要“合理引导市场价格,防止恶性竞争”,并明确指出对高端香烟的税收比例将进一步提高。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解释:“政策层面希望通过价格杠杆,减少青少年吸烟率,同时稳定行业利润。但实际操作中,企业往往将成本压力转嫁至消费者。”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记者查阅最新数据发现,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销量同比增长3.2%,但销售额增幅仅为1.5%,反映出价格敏感度正在削弱消费意愿。上海烟草集团市场部经理陈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近期推出‘新品促销’,试图通过短期折扣缓解价格压力,但长期来看,品牌忠诚度才是关键。”他举例称,部分消费者宁愿选择购买“玉溪(软)”而非“中华”,只因价格相差近20元/包。

消费者评价中,价格与替代品选择成为高频词。广州一位烟民刘先生向记者展示手机里记录的香烟价格变化表:“从2023年到现在,‘黄鹤楼(1916)’涨了30元,‘红塔山(经典1956)’涨了15元。有时候真的会考虑买‘大前门’或者电子烟。”而另一位消费者则表示:“1000元左右的手机可以买很多东西,但香烟涨价10元,一个月下来就是300元,算下来比一部1000元左右的手机还贵。”这种对比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调侃“烟草企业比手机厂商更会‘割韭菜’”。

烟草相关法律与合规层面,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要求,所有烟草制品零售价格调整需提前7天报备。记者在北京市烟草专卖局了解到,近期收到十余份调价申请,均涉及价格涨幅不超过10%的品牌。一位执法人员表示:“虽然法律允许企业自主定价,但过度涨价可能触发反垄断调查,尤其是对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头部品牌。”

业内专家点评中,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博士指出:“当前烟草价格体系正处于转型期,一方面要适应‘健康中国2030’的政策导向,另一方面需平衡企业利润与消费者承受力。未来可能看到更多品牌通过包装规格调整(如小盒化)而非直接涨价来规避敏感度。”他同时提到,国际经验显示,当香烟价格超过消费者月收入的1%时,价格敏感度会急剧上升,而当前部分城市高端香烟已接近这一临界点。

多位烟民或消费者评价中,价格对消费习惯的影响显而易见。杭州一位长期吸食“白沙”的消费者表示:“涨价后我改抽‘红河’,虽然口感差一点,但省钱更重要。”而北京某高校学生则称:“现在100元能买三包‘南京(红鹰)’,但同样钱可以买一部1000元左右的手机配件,所以最近尝试戒掉。”这种消费心理的转变,正迫使烟草企业重新思考定价策略。

综合来看,2025年7月9日的烟草价格动态反映了行业在多重压力下的微妙平衡。从政策监管到市场反应,从品牌策略到消费者选择,价格敏感度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线。随着下半年消费旺季来临,烟草价格走势及消费者行为变化值得持续关注。

标签: 1000元左右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