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老所长,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常年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夹克,腰间别着老式手电筒,走起路来像头老黄牛。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那根从不离手的烟斗。烟丝是自家种的,用报纸卷着抽,烟味重得能把蚊子熏跑。有次下大雨,他蹲在村委会门口,雨水顺着烟斗滴下来,他却浑然不觉,还乐呵呵地说:“这烟,比老婆的唠叨还管用。”村里人都说,所长抽的不是烟,是责任,是担当,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可他为啥偏偏爱抽好烟呢?所长抽好烟。
**所长抽好烟,是因为那是他唯一的奢侈品。**根据全网搜索结果,所长常抽的“中华”硬盒,一包价格在50元左右,一条600元上下。这对每月工资不过几千元的基层干部来说,确实算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所长有他的道理:“这烟抽着顺,能让人想起好日子。”他有个习惯,逢年过节才舍得拆一包,平时都是用零钱凑着买。有次我去送文件,看见他正把一沓皱巴巴的零钱数了又数,最后只买了一包“利群”,还叮嘱我:“年轻人,别学我,好烟伤身。”
所长抽好烟的“好”,还体现在他的烟具上。他的烟斗是祖传的,乌木做的,握手处磨出了包浆。烟缸是捡来的啤酒瓶底,上面刻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最绝的是他的打火机,一个老式火石机,打火时“咔嚓”一声,能把周围的蚊子都吓跑。有次县里来检查,领导问:“老王,你这装备挺讲究啊?”所长嘿嘿一笑:“凑合着用,比抽好烟省。”但没人知道,他每月工资的十分之一,都默默进了烟铺。
所长抽好烟,更是一种无声的沟通方式。村里谁家有纠纷,他总会先递上一支烟,然后说:“抽着,慢慢说。”烟灰缸里的烟头多了,矛盾也就淡了。有年干旱,村民闹着要上访,所长站在田埂上,一支接一支地抽,最后把烟盒撕开,分给大伙:“抽吧,抽完这事就过去了。”第二天,全村人自发抗旱,再没人提上访的事。后来我才明白,所长抽的烟,是粘合剂,是定心丸,是基层干部最朴素的工作智慧。
其实所长也尝试过戒烟。有次体检,医生指着报告说:“老烟枪,再不戒,肺都黑了。”所长当场把烟斗摔了,但第二天又默默买了新的。他说:“这烟,就像我老婆,吵了一辈子,离不了。”这话传到县里,领导还特意给他涨了工资,让他“适当享受”。所长拿着工资条直乐:“还是领导懂我。”可我知道,所长抽好烟,抽的是一种情怀,一种扎根基层的执着。
来自四川自贡的宫先生,是位老烟民,他对“所长抽好烟”有独到的看法。宫先生说:“我以前在盐厂上班,认识不少像所长这样的人。他们抽好烟,不是显摆,是给自己找点精神寄托。有次我去看他,发现他正用报纸卷烟,我就问他为啥不买条好烟。他说:‘你不懂,好烟要配好心情。’后来他退休了,我去看他,发现他抽得更凶了。他说:‘现在没人管我了,得好好享受。’但我知道,他抽的每一口,都是对过去岁月的回味。”宫先生吸了一口烟,继续说:“所长抽好烟,抽的是一辈子,抽的是责任,抽的是我们这些老百姓最看重的——实在。”
标签: 所长抽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