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全国烟草行业渠道管控工作再迎新动态。随着《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进一步细化,各地烟草专卖局对市场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持续加码,尤其是针对“无嘴骆驼”等进口品牌香烟的管控,成为近期媒体报道的焦点。据记者走访多地烟草零售终端发现,部分渠道存在“走单、走票、走货”现象,引发监管部门高度关注。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大型超市的烟草专柜,记者看到“无嘴骆驼”售价为每包85元,与官方指导价一致。然而,据一位不愿具名的零售商户透露,部分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的“无嘴骆驼”价格可低至每包65元,这直接扰乱了市场秩序。“无嘴骆驼哪个好抽”这一话题在烟民群体中引发热议,但价格差异背后暴露的却是渠道管控的漏洞。中国烟草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假烟、走私烟及无证经营行为。
记者查阅近期行业报道发现,广东省烟草专卖局在6月底通报了一起跨省走私案,涉案“无嘴骆驼”香烟高达50万条,案值超过2亿元。广东局专卖处处长陈明在发布会上强调:“进口烟草制品的渠道管控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对‘无嘴骆驼’这类知名度高、利润空间大的品牌,必须实施‘一物一码’全程追溯。”这一表态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2025年渠道管控工作要点》高度契合,后者明确提出要“构建全链条、无死角的市场监管体系”。
在消费端,消费者对渠道管控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30岁的软件工程师王先生告诉记者:“无嘴骆驼哪个好抽”这个问题,他更看重的是购买渠道的合法性,‘虽然走私烟便宜,但谁知道里面加了什么?’而另一位烟龄20年的李女士则表示,‘高价正规烟确实让人难以接受,希望能有更灵活的价格政策’。中国控烟协会秘书长郝运指出,渠道管控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公共卫生问题,‘非法渠道的烟草制品往往缺乏健康警示,可能增加青少年吸烟风险’。
烟草行业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国产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而进口品牌增速仅为0.8%。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一差距与渠道管控的加强密切相关。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所长张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渠道管控的精细化程度,直接决定了行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他举例说明,某省级烟草公司通过建立“三级网格化监管模式”,使非法渠道占比从去年的8.3%降至3.6%,效果显著。
法律与合规层面,新修订的《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对零售终端的准入条件进一步收紧。北京市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芳指出:“根据新规,无证经营进口烟草制品的行为将被处以货值金额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最高可达50万元。”这一法律武器为渠道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撑。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上海、浙江等地的烟草专卖局已开始对零售户进行新一轮资质审核,重点排查“一证多址”等违规行为。
业内专家点评环节,国家烟草专卖局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强提出了“三位一体”管控模型:“技术监管、信用监管与协同监管需同步发力。”他特别提到,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行为、建立零售户信用评价体系、以及与海关的跨部门协作,是未来渠道管控的主要方向。这一观点得到了多家烟草企业的认同,如湖南中烟在内部会议上明确表示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共同净化市场环境”。
多位烟民或消费者评价显示,渠道管控的加强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消费习惯。在成都某高校工作的张老师表示:“无嘴骆驼哪个好抽”这个问题现在有了新答案,‘正规渠道购买至少能保证品质,虽然贵点,但心里踏实’。”相比之下,一位常年在建筑工地务工的刘师傅则抱怨:“现在想抽根便宜烟都难,有时候不得不冒险买‘水货’。”这种消费分层现象,正是渠道管控效果的真实写照。
综合各方信息来看,2025年烟草行业渠道管控工作正步入深水区。从政策法规的完善,到技术手段的创新,再到市场主体的协同配合,多维度、立体化的管控体系正在形成。记者将持续关注“无嘴骆驼”等进口品牌的市场走向,以及渠道管控对行业生态的深远影响。在采访结束前,北京市烟草专卖局一位工作人员的话发人深省:“渠道管控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它关乎的不仅是经济利益,更是国家税收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障。”
标签: 无嘴骆驼哪个好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