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啊,五六十年代,日子过得清苦又实在。家家户户的日子都紧巴巴的,可烟这玩意儿,却是不少男人们心头的那点念想。一盒烟,揣在兜里,走南闯北,忙里偷闲的时候点上那么一口,仿佛整个世界的重担都能轻几分。那时候的烟,不像现在这么多品牌,花样百出,大多是些国货,带着一股子朴实无华的劲儿。一毛钱、两毛钱,就能买上一包,解解馋,过过瘾。烟盒的包装也简单,没什么花里胡哨的图案,就是几个字,几道简单的线条,透着一股子素净。可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烟,却是那个年代不少男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抽着烟,聊着天,日子仿佛也就不那么难熬了。那时候的人们,物质匮乏,精神却挺富足,这一点点烟火气,就是他们苦日子里的一点甜。五六十年代有的烟多少钱?
**五六十年代有的烟多少钱?** 这个问题啊,得从那时候的物价说起。那时候,钱是纸币,可买的东西却不多。一盒最普通的“大前门”或者“中华”,也就是几毛钱一包。我记得那时候,一斤猪肉的价格差不多是七毛钱左右,而一包“大前门”的价格大约在四毛钱到七毛钱之间。也就是说,抽一包烟,差不多相当于买半斤猪肉。这价格,在当时来说,不算便宜,但也并非遥不可及。对于那些有一定收入的人来说,买上一包烟,还是能够得着的。当然,也有一些更便宜的烟,比如“飞马”或者“劳动”,价格可能在两毛钱左右,但味道嘛,自然也就差了那么一点。
那时候的烟价,也跟地区有关系。大城市和小城市,价格可能就差那么几分钱。而且,那时候的工资水平也低,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几十块钱。所以,抽烟,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不少烟民啊,都是精打细算,能省则省。有的会买散装的烟丝,自己卷烟抽,这样也能省下不少钱。还有些人,会找那些烟厂的工人,托他们弄点“内部烟”,也就是没有正式包装的烟,价格自然也就便宜一些。那时候的人们,过日子,都挺实在,不会像现在这样,讲究那么多排场。
说到五六十年代的烟,不得不提的就是那些经典的牌子。像“大前门”、“中华”、“飞马”、“劳动”这些,几乎是家喻户晓。那时候的烟,包装虽然简单,但品质却不错。尤其是“中华”,那时候可是绝对的奢侈品,价格也贵一些,差不多要一块钱一包,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两天的工资。抽“中华”的人,在当时看来,那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当然,大多数人还是抽那些几毛钱一包的烟,图个实在,也图个经济实惠。
那时候的烟,除了价格,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我记得听我爷爷说过,那时候,他年轻力壮,在工厂里干活,每个月工资也就三四十块钱。那时候,他有个习惯,就是每个月都会攒下几块钱,买几包好烟,留着过年或者有客人来了的时候招待。他说,那时候的人,虽然穷,但讲情谊,来了客人,总要递上一支烟,沏上一杯茶,才算待客之道。烟,在那个年代,不仅仅是解馋的东西,更是一种社交的媒介,一种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辽宁丹东的管先生,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抽了一辈子的烟。说起五六十年代的烟价,他感慨万千:“那时候啊,我年轻的时候,一个月工资也就四五十块钱。那时候的烟,便宜的有两毛钱一包的‘劳动’,贵一点的有四毛钱一包的‘大前门’。那时候,能抽上‘大前门’,已经算不错了。我记得那时候,一斤猪肉七毛钱,一包‘大前门’四毛钱,抽一包烟,差不多等于买半斤猪肉。那时候的日子啊,虽然苦,但挺实在。现在啊,烟价涨了,好烟一包几十块,上百块,我们这些老烟民啊,也只能偶尔抽上一支,回味一下当年的味道了。五六十年代有的烟多少钱?那时候,几毛钱一包,现在,却是天价了。”
标签: 五六十年代有的烟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