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日,随着全国烟草行业“推广绿水青山烟直供规范管理方案发布实施创新”专项治理行动的深入推进,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烟草市场规范化水平再上新台阶。当日,记者走访多地烟草专卖局及零售终端发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日趋完善,特别是“绿水青山烟直供”模式在部分省份试点成效显著,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在云南某省级烟草公司,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通过区块链技术追踪的“绿水青山烟直供”溯源系统。该系统将烟叶种植、加工、运输等环节数据上链,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比如一包20元/条的‘云烟(软珍品)’,其烟叶来自高黎贡山生态区,全程采用有机肥培育,每亩碳排放较传统种植减少30%。”该负责人表示,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还带动了当地烟农收入增长20%以上。
市场监管方面,北京、上海等地烟草专卖局当日通报了专项检查结果。北京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支队长李明透露:“通过‘天眼’系统,我们已连续三个月实现假烟零流入。近期查获的一起案件涉及假冒‘中华(硬)’(价格300元/条),涉案金额超500万元,全部源头均来自非法渠道。”上海市则推广了“一店一码”电子监管码,要求所有零售终端必须接入全国烟草专卖管理平台。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新版《烟草制品消费者权益保护办法》于6月1日正式施行。记者采访了三位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28岁的王女士表示,“现在买烟扫码就能确认真伪,比以前方便多了”;52岁的张师傅则认为,“‘绿水青山烟直供’的烟口感确实好,价格和普通烟差不多”;而76岁的退休教师刘老先生则提醒:“虽然假烟少了,但电子烟监管仍需加强。”
行业专家观点呈现多元视角。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赵志华指出:“‘AI+烟草’监管是未来趋势,但需警惕技术过度应用可能带来的数据隐私风险。”而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王立则强调:“《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后,‘绿水青山烟直供’等绿色生产模式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预计到2025年底,全国生态烟叶种植面积占比将突破15%。”
市场行情方面,记者从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获悉,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其中“低焦油”“低危害”新品贡献率超40%。云南中烟推出的“玉溪(初心)”焦油量降至6mg/支,市场反馈良好。但行业内部也存在争议,有零售户匿名表示:“‘绿水青山烟直供’虽然提升了品牌形象,但部分产品定价偏高,如‘利群(阳光细支)’(价格100元/条)在二三线城市接受度有限。”
在政策执行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2025年烟草行业规范经营指导意见》要求,各地需于6月底前完成“一县一策”监管方案制定。记者在广东某县烟草专卖局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零售户进行“合规经营积分制”培训,该县副县长在致辞中特别提到:“‘绿水青山烟直供’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未来将探索‘烟叶+旅游’融合发展。”
国际对比方面,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通过邮件向记者提供数据:我国烟盒警示图形覆盖率已达85%,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与此同时,美国《烟草控制法》最新修订案要求2025年全面禁止调味电子烟,这一动向引发国内行业关注。中国烟草交易中心分析师陈静认为:“国内监管需在控烟与健康经济间寻求平衡,‘绿水青山烟直供’或许能成为破局点。”
当天下午,记者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烟草行业合规发展论坛”,国家烟草专卖局法规司司长张林在主旨演讲中提到:“‘推广绿水青山烟直供规范管理方案发布实施创新’行动不是运动式执法,而是长效机制建设。我们正在研发全国统一的合规数据库,预计明年可实现对所有涉烟企业的信用分级管理。”多位参会企业代表表示,将积极配合“AI智能审单系统”试点,该系统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动筛查零售终端上传的购销存数据。
在消费者反馈环节,一位长期关注烟草市场的独立研究员指出:“‘绿水青山烟直供’本质上是对传统产销模式的颠覆,但消费者真正关心的仍是品质与价格。以‘红塔山(经典1956)’(价格35元/条)为例,其‘直供版’虽添加了生态标识,但口感差异并不明显。”
截至发稿前,记者获悉国家烟草专卖局已启动“六月规范月”活动,将通过暗访抽查、大数据比对等方式,重点整治“体外循环”“条包分离”等违规行为。而“绿水青山烟直供”模式,则有望在规范经营与产业升级的双重目标下,继续探索中国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标签: 绿水青山烟直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