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烟26元,市场规范亟待加强,任重道远。

史梦瑶 2

2025年8月9日,全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规范调整,各地烟草专卖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针对“啥烟26元”等低价卷烟市场乱象展开专项整治。据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尽管国家烟草专卖局早已明确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卷烟,但部分零售终端仍存在违规行为,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大型商超内,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卷烟价格,一位销售人员透露:“现在‘啥烟26元’的牌子很火,很多老顾客点名要买。”该销售人员补充道,这些低价卷烟多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市场,实际零售价远低于国家指导价。记者注意到,该商超内并未悬挂烟草专卖局规定的价格公示牌,涉嫌违反《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

烟草行业专家张明(化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啥烟26元’现象背后是利益链条作祟。正规渠道卷烟生产成本约15元/包,加上税收、物流等费用,零售价不可能低于30元。”他进一步解释,部分商家通过虚报损耗、套用低税产品等方式规避监管,但此类行为一旦被查实,将面临罚款甚至吊销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处罚。

中国烟草总公司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市场报告》显示,全国卷烟市场零售均价为48.7元/包,同比增长3.2%,但低价卷烟占比仍达8.5%,较去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报告特别提到,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低价卷烟问题较为突出,当地烟草专卖局已开展“清源行动”,累计查处案件372起,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

记者在上海市静安区烟草专卖局采访时,执法人员李工展示了近期查获的假“啥烟26元”样品。他强调:“这些假烟不仅偷逃税收,还可能添加有害物质,危害消费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烟草制品的行为,可处违法货值金额50%以上4倍以下罚款。

消费者反馈方面,25岁的白领刘女士表示:“我父亲就是‘啥烟26元’的忠实购买者,虽然知道可能有问题,但价格实在诱人。”而45岁的王先生则认为:“便宜没好货,现在市面上很多低价烟包装粗糙,抽起来呛喉咙。”两位消费者的观点在采访中颇具代表性,反映出低价卷烟市场存在的信任危机。

烟草行业龙头品牌“红塔山”近日发布声明称,将联合全国经销商开展“正品溯源”活动,消费者可通过扫描烟盒上的二维码查询产品真伪及价格信息。该品牌市场总监透露:“我们正逐步淘汰低端产品线,预计到2026年,公司旗下卷烟最低零售价将提升至35元/包。”

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研究室主任在8月8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打击“三假”(假烟、假证、假包装)和“三无”(无证、无标识、无来源)产品,同时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卷烟价格监管平台。该平台预计2025年底前试运行,届时零售商可通过系统自动获取实时指导价,违规调价将触发预警。

在重庆市烟草专卖局组织的“合规经营培训会”上,来自连锁便利店“7-11”的经理陈女士分享经验:“我们严格执行‘啥烟26元’不卖、低于指导价不卖的原则,虽然初期影响销量,但长期来看赢得了顾客信任。”她展示的数据显示,该店合规经营后,卷烟销售额反而提升了12%。

国际烟草研究机构发布的《2025全球烟草市场报告》指出,中国通过价格规范提升的举措,正在减少青少年吸烟率,预计到2030年,中国卷烟市场平均零售价将超过50元/包。报告特别引用了中国烟草总公司“以价格促控烟”的战略理念,认为这是全球控烟领域的创新实践。

记者在多地走访时发现,尽管“啥烟26元”等低价卷烟仍有市场,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正在降低。在武汉市某社区,一位长期吸烟的居民告诉记者:“以前觉得26元能买到,现在发现40元左右的产品口感更好,没必要冒险买便宜的。”这种观念的转变,或许正是市场规范逐步见效的体现。

标签: 啥烟2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