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9日,烟草行业消费分级现象持续引发社会关注。随着我国烟草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精细化,不同价格区间的卷烟产品呈现出明显的分层趋势。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等多地烟草零售终端,结合行业数据与专家观点,对当前消费分级现状进行深度报道。
“以前的小熊猫真的好抽”,一位在烟酒店驻足挑选的中年顾客王先生感慨道。他回忆道,十多年前,小熊猫作为中端市场的代表品牌,凭借独特的焦甜香调和适中的价格(当时约30元/包),深受工薪阶层青睐。然而随着近年烟草税负调整和消费升级,该品牌逐渐淡出主流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端的“利群”“红塔山”以及平价市场的“黄山”等区域性品牌。
中国烟草总公司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烟草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当前市场已形成“金字塔”式消费结构:高端市场(50元/包以上)占比28%,以“中华”“双喜”等品牌为主,主要消费群体为商务人士和高收入人群;中端市场(30-50元/包)占比45%,产品线最为丰富;低端市场(30元/包以下)占比27%,多集中于农村及低收入群体。值得注意的是,中端市场内部也出现明显分化,传统品牌份额萎缩,新兴细分产品如“细支”“爆珠”等增长迅速。
记者在上海市南京东路一家大型烟酒店采访时发现,消费分级现象在终端表现尤为明显。店主李女士介绍:“现在顾客选烟越来越‘看身份’。上周有位企业老板点名要买‘中华金短支’,一包150元都不嫌贵;而旁边排队买‘红双喜’(15元/包)的阿姨们则觉得‘没必要花冤枉钱’。”她补充道,店内中端产品销量下滑约20%,而高端与低端产品销量分别增长15%和10%。
烟草行业专家、中国烟草学会研究员张明远分析称,消费分级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国家控烟政策趋严,使得烟草税负逐年提高,客观上推动了消费升级;其次是消费观念转变,年轻群体更倾向于追求个性化、品质化的吸烟体验;此外,电商渠道的崛起也加速了市场分层,高端产品通过线上实现溢价,而平价产品则依赖传统渠道维持基本盘。”
在价格方面,记者梳理发现,当前市场存在显著的价格梯度。以“中华”为例,普通硬盒售价约60元/包,而“中华金短支”高达150元/包;中端品牌“红塔山经典1956”售价约40元/包,而其子品牌“红塔山国际”仅15元/包。这种价格差异也反映在区域市场上,北京地区“利群新版”售价48元/包,而在浙江原产地仅需38元/包。
“以前的小熊猫真的好抽”,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工厂工作的李师傅接过记者话头说道。他坦言,虽然现在工资涨了,但更愿意选择20元/包的“黄山天都”,因为“性价比高,味道也不差”。这种“逆向消费”现象在部分二线城市尤为突出,消费者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更注重产品的综合体验而非单纯的品牌溢价。
国家烟草专卖局法规司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市场秩序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省级烟草公司应加强对消费分级趋势的研究,不得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升级。上海市烟草专卖局执法处处长陈伟表示:“我们已对辖区内20余家涉嫌夸大宣传的零售终端进行约谈,要求其立即整改。”
行业内部也存在不同声音。某省级烟草公司品牌经理匿名透露:“消费分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正在开发更多介于30-50元区间的细分产品,比如针对女性消费者的‘薄荷细支’,预计明年上市后能填补市场空白。”与此同时,平价市场也迎来创新,安徽中烟推出的“黄山(红方印细支)”以28元/包的价格迅速占领市场,被消费者称为“小中华”。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随机采访的10位烟民中,7人表示“会根据场合选择不同价位的烟”,3人则坚持“只抽固定品牌”。一位金融从业者表示:“商务谈判必须用中华,但私下聚会还是小熊猫更自在——可惜现在买不到了。”这种消费心理的变化,正深刻影响着烟草企业的产品策略。
放眼国际市场,全球控烟趋势下,消费分级同样明显。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发布的《2025年烟草消费趋势报告》指出,中国市场的高端化速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预计到2030年,50元以上的高端产品占比将突破40%。相比之下,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仍以平价产品为主流。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深入推进,烟草行业消费分级或将呈现新的演变路径。一方面,电子烟等替代品的兴起可能重塑市场格局;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者开始关注“低焦油”“草本添加”等健康概念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传统价格分级的界限。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一位老烟民的话引人深思:“以前的小熊猫真的好抽,那会儿抽的不是烟,是情怀。现在烟越来越贵,味道也越来越复杂,但抽烟的人却越来越少了。”这句话或许正是当前烟草市场消费分级背后最真实的写照。
标签: 以前的小熊猫真的好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