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9日,随着“涨势喜人直供红旗烟批发零售引领消费新风尚方兴未艾”这一主题在烟草行业持续发酵,烟草年轻化现象再次成为社会焦点。据最新市场监测数据显示,尽管我国烟草控烟政策日趋严格,但烟草企业通过产品创新、营销策略调整等方式,仍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年轻消费者。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市场,发现“直供红旗烟批发零售”等传统渠道依然活跃,同时新兴电子烟、低焦油卷烟等产品的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
在北京市某大型超市,记者注意到,烟草专柜前聚集了不少年轻人。一位正在选购香烟的90后消费者李明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新出的香烟口味很特别,比如水果味、薄荷味,比传统香烟更容易接受。”他坦言,自己从大学时期就开始尝试各种口味的香烟,虽然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偶尔抽一支提神”的心态让他难以戒掉。
烟草行业年轻化现象并非偶然。根据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市场报告,18至35岁消费者在烟草消费群体中的占比已达到32%,较去年同期上升了4个百分点。业内人士分析,这一趋势与烟草企业近年来推出的“年轻化”产品策略密切相关。例如,某知名品牌推出的“青春版”香烟,采用更时尚的包装设计,并强调“低焦油、低危害”概念,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
然而,这一现象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制品营销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烟草企业不得通过社交媒体、网红直播等渠道向未成年人宣传烟草产品,并严格限制“水果味”、“薄荷味”等易诱导年轻消费者的口味类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家烟草企业已响应号召,主动下架了部分争议性产品。
在“直供红旗烟批发零售”的线下门店,记者发现,尽管监管趋严,但仍有商家通过“会员制”、“团购”等方式变相吸引年轻客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店主告诉记者:“现在年轻人喜欢‘社交吸烟’,比如聚会时点上一支‘网红香烟’,拍照发朋友圈。我们只要把握分寸,不主动向未成年人销售,生意还是能做下去的。”
烟草年轻化现象也引发了医学界的担忧。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主任张教授指出:“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不仅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还可能对大脑发育造成不可逆的影响。烟草企业若继续打‘年轻化’擦边球,将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
与线下市场形成对比的是,电子烟行业在2025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子烟相关企业注销数量同比增长了120%,主要原因是国家于2024年全面禁止调味电子烟生产销售。然而,仍有部分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向海外市场输送产品。记者采访的一位电子烟创业者透露:“国内市场萎缩后,我们转战东南亚,那里对电子烟的监管相对宽松,很多年轻人喜欢尝试新口味。”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观点呈现两极分化。一位30岁的企业职员王女士表示:“我周围有很多人因为电子烟的‘时尚感’开始尝试吸烟,这对控烟工作非常不利。”而另一位25岁的时尚博主则认为:“只要不是在公共场合吸烟,年轻人选择什么产品是个人自由,没必要过度干预。”
针对烟草年轻化问题,法律界人士也给出了专业意见。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律师表示:“《未成年人保护法》已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但执行层面仍存在漏洞。建议监管部门加强技术手段,例如要求烟草销售终端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自动识别并拒绝向未成年人售烟。”
在“直供红旗烟批发零售”的批发市场,记者注意到,尽管传统香烟销量稳中有升,但价格差异显著。例如,某品牌软包香烟批发价为每条115元,零售指导价25元/包;而同一品牌的新款“青春版”香烟批发价高达每条180元,零售价却高达40元/包。一位业内人士解释:“年轻人更愿意为‘设计感’和‘潮流属性’买单,这已经成为烟草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行业专家指出,烟草年轻化现象背后,是消费观念变迁与监管滞后之间的矛盾。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博士认为:“当‘健康生活’成为主流价值观时,烟草企业若不能彻底转变营销思路,仅靠‘包装年轻化’的表面功夫,终将难以扭转颓势。”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某省级烟草公司正在试点“烟民健康管理计划”,通过积分兑换、健康咨询等方式,鼓励消费者逐步减少吸烟量。这一举措能否成为烟草行业转型的突破口,仍有待观察。
标签: 直供红旗烟批发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