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快报:疫情 怎么可以买到外地的香烟包装规范需严格把关,一丝不苟

陆梦雪 2

2025年08月06日,随着我国烟草行业包装规范持续升级,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通报,自今年7月起,全国范围内烟草制品包装标识已全面执行新版《烟草制品包装标识管理规定》,要求所有卷烟、雪茄烟和烟丝产品必须在包装显著位置标注健康警示语、生产许可证编号及扫码追溯信息。这一举措进一步强化了烟草制品的透明化管理,也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

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烟草专卖店发现,新版包装规范执行后,市场呈现明显变化。以“中华”牌香烟为例,其外包装健康警示语从原有的“吸烟有害健康”升级为“吸烟可导致多种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字体由小五号调整为黑体四号字,背景颜色统一为红色,视觉冲击力显著增强。而“利群”等区域性品牌则增加了“扫码查询真伪”的提示,消费者通过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可实时查看产品生产批次、销售区域等详细信息。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草专卖店内,店主王女士向记者展示了新版包装的“黄山”香烟。她表示:“新规实施后,所有产品必须通过正规渠道进货,包装上的二维码一旦被刮损或篡改,系统会自动报警。这让我们这些零售商压力不小,但长远看确实能有效打击假烟。”据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烟草市场共查处假冒伪劣案件1.2万余起,较2023年下降12%,其中包装规范升级被认为是重要原因之一。

记者采访中发现,部分消费者对包装变化反应不一。在上海市徐汇区的一家便利店,消费者陈先生拿起一包“双喜”香烟时说:“警示语太大了,看着有点刺眼,但确实提醒我少抽点。”而另一位烟民李女士则表示:“怎么可以买到外地的香烟?我习惯抽云南的‘云烟’,现在扫码显示只能在西南地区销售,其他地方买不到,有点不方便。”这一现象反映了包装规范中的区域限制政策对消费者习惯的影响。

烟草行业专家、中国烟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明远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新版包装规范是‘健康中国2030’战略在烟草领域的具体落实。从国际经验看,加拿大、英国等国的实践证明,醒目的健康警示语能有效降低青少年吸烟率。我国此次调整不仅扩大了警示语面积,还首次要求标注具体疾病种类,是监管思路的重大转变。”他同时提醒,包装规范升级后,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避免因价格差异购买来源不明的产品。

在市场行情方面,新版包装规范并未对价格体系造成直接影响。记者调查发现,北京市场“中华(硬)”售价仍为每包75元,上海“红塔山(经典1956)”为每包30元,价格与上月持平。但部分区域性品牌因包装改版增加了成本,出现了小幅调价现象。如云南“玉溪”香烟在昆明市场的批发价从每条240元上调至248元,零售价保持不变。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包装规范趋严,烟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全国已有98%的烟草制品实现了“一物一码”全程追溯,消费者通过手机APP“国家烟草专卖局”可查询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这一系统不仅帮助监管部门打击假烟,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验证途径。

在广州市天河区,记者注意到一位年轻消费者小张正在用手机扫描“ Newport”香烟的二维码。他解释道:“我特意从美国带了几包回来,但家人不放心真假,扫码后发现显示‘进口产品’,还有海关入境记录,这下放心了。”这一场景反映了包装规范升级后,消费者对产品溯源的需求日益增强。

然而,政策执行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在山东某县,一位烟民向记者抱怨:“怎么可以买到外地的香烟?现在包装上写得很清楚,外地烟不能在本省销售,我只能托朋友从河南带过来,但数量有限。”这种跨区域购买受限的情况,凸显了包装规范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国家烟草专卖局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跨区域烟品流通量同比下降28%,其中包装标识的强制性区域提示是主要原因。

针对这一现象,业内专家建议,未来包装规范可在坚持健康警示原则的同时,适当优化区域限制的表述方式,既满足监管需求,又减少对消费者的影响。此外,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的包装标准也应同步推进,形成完整的监管体系。

在监管层面,新版包装规范配套的《烟草专卖品标识管理办法》已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明确了标识设计、印刷、使用的全流程要求。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处处长刘伟介绍:“我们建立了包装合规性抽检机制,每月随机抽取市场10%的烟草制品进行检测,一旦发现违规将处以货值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随着包装规范的全面落地,烟草行业正迎来更深层次的变革。从健康警示到溯源系统,从区域限制到数字化监管,这一系列措施不仅体现了国家控烟的决心,也为全球烟草监管提供了中国方案。而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每一次包装的变化,都是一次潜移默化的健康提醒,也引发了关于个人选择与社会责任的新思考。

标签: 怎么可以买到外地的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