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 万宝路(硬红)烟民热议涨价传闻,沸沸扬扬

史梦瑶 2

2025年8月6日,烟草行业再掀波澜,一则关于“电子烟监管新规将收紧”的报道在烟民群体中引发热议。据《烟草时报》最新消息,国家烟草专卖局今日发布《电子烟管理办法(修订版)》,明确要求所有电子烟产品必须在年底前完成标准化备案,未备案产品将被强制下架。这一消息迅速在各大烟民论坛和社交媒体平台传播,不少烟民直言“以后抽电子烟更不方便了”。

“万宝路(硬红)的忠实粉丝”老王在“烟民之家”论坛发帖称:“电子烟越来越难买,以后是不是只能老老实实抽传统香烟了?”他的帖子迅速获得数百条回复,不少网友附和:“是啊,现在买电子烟都要实名登记,还要人脸识别,比买烟还麻烦。”也有烟民表示理解:“电子烟管控收紧是好事,毕竟对年轻人影响太大了。”

记者今日走访北京多家烟酒店发现,电子烟货架上的产品已明显减少。一家连锁烟酒店的老板透露:“新规出来后,很多品牌已经停止供货,现在店里只剩几款备案产品。”他同时提到,传统香烟销量近期有所上升,尤其是“万宝路(硬红)”等经典品牌,“现在一包万宝路(硬红)要35元,比去年同期涨了5元,但买的人还是不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烟草控制室主任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电子烟的监管收紧是必然趋势。根据最新研究,电子烟对青少年的成瘾性不容忽视,2024年全国青少年尝试电子烟的比例比2023年上升了2.3%。”他强调,新规的目的是“堵住监管漏洞,保护未成年人”。

然而,电子烟行业的从业者并不这么看。深圳某电子烟品牌负责人张先生向记者坦言:“备案制度看似合理,但流程复杂,很多小品牌根本无法承担。我们公司已经裁掉了30%的员工,预计年底前至少一半同行会退出市场。”他同时透露,部分企业正在转向海外市场,以规避国内监管。

与此同时,传统烟草市场也传来新动态。据《烟草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其中高端香烟增长最为显著。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一位正在购买“中华(硬)”香烟的女士,她表示:“现在电子烟不太敢抽了,还是传统香烟让人放心。”该女士购买的一包中华(硬)价格为65元。

法律界人士对新规也持不同看法。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的刘律师指出:“《电子烟管理办法》修订版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但部分条款可能涉嫌过度监管。比如要求所有电子烟产品必须使用统一包装,这属于强制性标准,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在消费者端,价格成为热议焦点。一位长期吸食“万宝路(硬红)”的烟民告诉记者:“现在香烟价格涨得厉害,35块钱一包,一个月下来就是上千块。听说国家还要上调烟草税,以后可能更贵。”他同时表示,虽然价格高,但“万宝路(硬红)还是舍不得换”。

行业专家王博士则从市场角度分析:“传统烟草和电子烟的此消彼长是正常现象。根据我们的数据,2025年1-7月,全国电子烟销售额同比下降15.7%,而卷烟销售额同比增长4.5%。这说明消费者正在回归传统烟草。”他预测:“未来几年,随着电子烟监管趋严,传统烟草的市场份额还将继续扩大。”

在街头随机采访中,记者遇到一位正在购买“红塔山(经典1956)”的年轻人。他告诉记者:“电子烟抽久了喉咙不舒服,还是传统香烟味道正宗。现在一包红塔山要18元,虽然不便宜,但比万宝路(硬红)便宜不少。”

针对烟草价格上涨的问题,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价格波动主要受原材料成本和税收政策影响。近期确实有上调烟草税的讨论,但最终决定还需等待国务院批准。”该负责人同时强调:“无论价格如何变化,打击假烟和走私烟都是重点。”

在监管与市场的博弈中,烟民们的生活正在悄然改变。一位资深烟民感慨:“以前电子烟、香烟换着抽,现在好像只能选一个了。希望政策能更人性化一些。”而另一边,电子烟行业的从业者则忙着转型:“要么出海,要么转做合规产品,总之不能坐以待毙。”

随着新规的落地,烟草市场的格局正在重塑。传统烟草的强势回归与电子烟的寒冬,让这个老行业焕发出新的矛盾与活力。对于烟民而言,无论是35元的“万宝路(硬红)”还是18元的“红塔山”,都承载着他们独特的消费记忆与选择。而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这些选择正在变得更加复杂。

标签: 万宝路(硬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