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中国烟草行业渠道变革再迎新动态,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据《中国烟草报》最新报道,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持续推进“互联网+烟草”战略,传统烟草销售渠道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调整,线上监管趋严与线下布局优化成为两大核心趋势。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烟草渠道改革研讨会上,行业专家指出,2025年或将成为中国烟草渠道转型的关键节点,尤其是“中国的香烟最贵的”这一现象,在渠道变革背景下更显复杂。
记者走访北京市多家烟草专卖店发现,实体渠道的数字化升级已成为行业标配。北京市朝阳区某烟草专卖店店主李明(化名)向记者透露:“现在每卖一包烟,系统都会自动记录销售数据,包括品牌、数量、时间,甚至消费者身份信息。去年我们店里上了智能货架,库存周转率提升了30%。”记者注意到,店内摆放的“中华”软包(售价85元/包)和“双喜”(售价60元/包)均配备扫码支付设备,消费者购买时需出示身份证进行实名验证。据店内数据显示,通过扫码购烟的消费者占比已从2024年的25%升至2025年的45%。
与实体渠道的规范化并行,线上渠道的监管风暴持续升级。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烟草市场监管白皮书》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非法网络售烟案件3287起,涉案金额超12亿元。其中,通过社交媒体私售“小熊猫”硬盒(售价75元/包)等高价烟的案例尤为突出。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伟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凡是未获得电子烟草专卖许可证的平台,一律视为非法经营。消费者若在抖音、微信等渠道发现售烟信息,可直接举报。”
在渠道变革中,“中国的香烟最贵的”这一话题再度成为舆论焦点。记者随机采访10名烟民,其中7人表示高价烟的价格压力正在增加。35岁的软件工程师王磊(化名)无奈表示:“我以前一周买两包‘利群’(售价58元/包),现在因为公司附近专卖店排队,只能去远一点的超市买,有时候还会遇到缺货。”而另一位烟民则透露,部分烟贩通过“代购”方式,将“中华”硬盒(售价95元/包)以120元的价格转售,利润空间之大令人咋舌。
烟草行业专家的观点颇具启发性。中国社科院烟草研究所所长杨健指出:“高价烟渠道的畸形发展,本质上是供需失衡的体现。国家烟草专卖局需要通过渠道改革,将资源向正规渠道倾斜。”他举例说,云南中烟近期推出的“云烟(软珍品)”线上专供版(售价88元/包),通过电子烟证系统直接配送到指定零售户,既杜绝了中间环节,又保障了消费者权益。这种模式或将成为未来高价烟销售的主流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烟草巨头在华渠道策略也出现调整。英美烟草(BAT)中国区总裁陈明(化名)向记者透露:“我们正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合作,将部分‘登喜路’(Dunhill)品牌产品纳入试点城市的智能售烟柜系统。消费者可通过APP预约购买,但单日购买上限为2包。”这种“半开放”模式既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对进口烟的需求,又避免了监管漏洞。数据显示,试点城市“登喜路金砂”(售价130元/包)的合规销售量已增长40%。
在监管层面,2025年7月1日起施行的《烟草专卖品流通管理办法》修订版对渠道管理提出了更严要求。该办法明确规定,任何零售终端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且电子支付系统必须具备人脸识别功能。记者在广州市一家24小时便利店看到,新安装的烟草销售终端机在交易时要求消费者进行“刷脸+扫码”双重验证,系统甚至会自动提示“您今日已购烟,请勿超量购买”。
烟草行业市场行情报告显示,渠道变革正重塑品牌格局。2025年上半年,中低价位烟(如“红塔山”经典1956,售价25元/包)的线下渠道占有率下降5个百分点,而高价烟的线上合规销售量则增长12%。国家烟草专卖局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洋分析:“这表明消费者正逐渐适应规范化渠道,高价烟的‘灰色溢价’正在被挤压。”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社交媒体上关于烟草渠道变革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微博用户“老烟枪小王”发布长文称:“现在买烟比以前麻烦,但至少放心。以前那种‘中国的香烟最贵的’说法,很多时候是因为假货和渠道混乱造成的,现在规范了,价格虽然没降,但买得踏实。”相比之下,部分消费者对渠道改革表示担忧,认为过度严格的实名制可能影响正常消费需求。
展望未来,烟草渠道的数字化与规范化趋势预计将持续深化。记者注意到,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在研发新一代烟草销售监管系统,该系统拟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各区域烟草需求,动态调整配额。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高管透露:“未来或许会出现‘烟草消费积分制’,消费者通过合规渠道购买高价烟可获得积分,用于兑换烟草制品或健康服务,以此引导理性消费。”
标签: 中国的香烟最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