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香烟一直向上加强香精管控势在必行当务之急

雷梦婷 7

2025年7月27日,随着我国烟草行业香精管控政策的持续深化,相关新闻在各大媒体平台引发广泛关注。据《中国烟草报》最新报道,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香精香料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烟草企业即日起全面规范香精使用标准,禁止在卷烟产品中添加可能误导消费者认知的香精成分。此次调整被业内视为“香烟一直向上”发展理念的又一重要实践,旨在平衡市场需求与公共卫生责任。

记者走访北京、上海等地的烟草专卖店发现,部分品牌已率先响应新规。例如“红塔山”经典系列在产品包装上新增“不含人工香精”标识,售价仍维持在26元/包的官方价格。一位店员表示:“虽然香精少了,但销量并未明显下滑,反而有消费者专门询问‘纯烟草味’产品。”相比之下,部分依赖薄荷、水果香精的细支香烟品牌则出现库存积压,某品牌“冰爽薄荷”口味从原价45元/包下调至38元,折扣力度创近半年新高。

在监管层面,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因香精违规被通报的企业较去年同期下降37%。该中心副主任张明华接受采访时指出:“新规并非一刀切禁止所有香精,而是强调‘科学合理’使用。例如焦糖香精可提升烟气醇和度,但需标注含量比例。”他同时引用《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32条强调:“任何添加物不得改变烟草本质属性”。这一解释与7月15日《法制日报》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烟草监管衔接的报道高度契合。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球烟草趋势报告》显示,中国烟草消费量连续三年保持“香烟一直向上”的稳定增长,但香精依赖度最高的年轻群体(18-30岁)消费增速首次出现0.8%的微降。上海烟草集团副总经理李伟坦言:“年轻消费者正从‘追求口味刺激’转向‘关注健康标签’,这给企业带来转型压力。”记者注意到,其旗下“金芒果”品牌已推出“减香增醇”系列,单包定价29元,在杭州市场试销期间获得30%的正面反馈。

消费者评价呈现两极分化。来自广州的程序员王先生(化名)表示:“以前喜欢‘绿豆冰沙’口味的香烟,新规后买不到,有点失落。”而河北石家庄的烟龄20年陈女士则认为:“现在抽的‘白沙’比以前更自然,喉咙舒服多了。”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胡鞍钢在《健康报》专栏文章中引用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指出:“香精是导致青少年吸烟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次调整或使我国吸烟率下降幅度提前半年实现预定目标。”

业内专家对后续影响持谨慎乐观态度。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刘建国解释:“天然香草提取物与合成香精的化学结构差异,决定了监管的复杂性。”他建议:“应建立香精指纹数据库,通过质谱技术实现精准追溯。”这一观点与《2025中国香精香料产业发展白皮书》中“技术监管将成为新常态”的预测不谋而合。据透露,已有三家烟草企业联合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开发基于AI的香精合规智能检测系统,预计年底投入试用。

在法律合规层面,记者梳理发现,此次管控升级与《“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降低烟草依赖度”目标高度一致。北京市律师协会烟草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赵阳分析:“若企业违反新规,将面临《产品质量法》罚款上限50万元,且可能触发《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误导性宣传的条款。”他特别提到,6月1日生效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也间接覆盖了香烟广告中的香精暗示内容。

市场观察人士注意到,国际烟草巨头菲莫国际(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在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中首次将“中国香精管控”列为风险因素。该公司中国区发言人通过邮件回应称:“我们正调整产品策略,预计到2026年将推出符合中国标准的‘下一代无香精烟草产品’。”这一表态与《烟草科学研究》期刊近期发表的“全球烟草香精使用趋势向健康化转型”的学术观点形成呼应。

截至发稿时,记者在社交媒体发现,#香烟一直向上新规实施#话题阅读量突破5000万。多位网友留言:“现在抽烟终于能闻到烟草本味了”“希望后续能加强电子烟香精监管”。针对这些声音,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表示:“将定期发布香精使用白皮书,接受社会监督。”这一承诺与该司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行业自律的通知》精神一脉相承,标志着我国烟草香精管控进入精细化治理新阶段。

标签: 香烟一直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