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金圣黑色硬盒香烟推出降焦减害新品精益求精

田若涵 7

2025年7月27日,随着全球烟草行业持续深化“降焦减害”战略,中国烟草市场在技术创新与政策引导的双重推动下,迎来新一轮产品迭代。当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最新行业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卷烟焦油量平均值已降至8.2毫克/支,较2023年同期下降12%,标志着行业在健康导向转型上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走访南昌市多家烟草专卖店发现,金圣黑色硬盒香烟凭借其独特的“低焦油+植物提取物过滤”技术,成为消费者关注焦点。该产品单包售价为48元,焦油量控制在6毫克/支,较普通中端香烟低25%。店主李明表示:“近期金圣黑色硬盒销量上涨30%,很多老烟民专门咨询其减害原理。”

在行业层面,中国烟草总公司2025年技术白皮书披露,通过“三步法”降焦工程——即改进烟丝配方、优化滤嘴设计、引入生物酶降解技术,已推动10家重点企业完成生产线升级。云南中烟相关负责人透露,其“云烟(软珍品)”新品研发中,焦油量从8.5毫克/支降至7毫克/支,成本增加约0.3元/支,但市场反馈良好。

记者连线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研究员张华,他强调:“降焦不等于无害,但技术进步是当前最现实的减害路径。”他引用世界卫生组织2025年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焦油量每降低1毫克,可减少约3%的患癌风险。不过,张华也指出,部分企业存在“概念炒作”倾向,如某品牌宣称“纳米滤嘴可清除80%有害物质”,但缺乏权威验证。

消费者评价呈现两极分化。35岁的软件工程师陈先生表示:“金圣黑色硬盒香烟确实呛嗓子的感觉少了,但价格偏高。”而62岁的退休教师刘阿姨则认为:“只要能少吸点有害物质,贵一点也值得。”记者在社交平台烟草论坛观察到,关于“减害香烟是否值得高价购买”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

政策监管方面,国家烟草专卖局于7月1日实施的《卷烟减害技术评价规范》要求,所有标注“低焦油”的产品必须通过第三方检测,违者将面临最高50万元的罚款。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因虚假减害宣传被处罚的企业达23家,罚没金额累计超2000万元。

在法律合规层面,北京律师王静指出,202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新增“减害技术研发成果应向社会公开”条款,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她建议:“消费者购买时应索要减害技术说明,保留购买凭证。”

行业市场行情显示,2025年二季度,主打“减害”概念的中高端香烟市场份额占比达18.7%,较2024年同期增长5.3个百分点。其中,金圣黑色硬盒香烟在江西、湖南等传统烟叶产区省份的占有率排名前三,单日最高销量突破2万包。

业内专家对技术路线分歧明显。中国烟草学会首席工程师赵立新主张:“应聚焦‘真减害’,而非仅优化口感。”他举例说,某企业研发的“富氧燃烧”技术可使焦油生成量减少40%,但成本过高,目前仅在实验室阶段。反对方则认为,消费者更看重“可感知的舒适度”,如湖南中烟推出的“冰感滤嘴”技术,虽焦油量仅降低15%,但因能缓解咽喉不适,市场反响热烈。

多位烟民接受采访时提出建议。20岁的在校大学生小周说:“希望企业提供不同减害等级的香烟,让我们自主选择。”而45岁的工厂工人老周则抱怨:“金圣黑色硬盒香烟虽然好,但48元一包的价格,一个月抽烟支出要增加200多元。”

国际市场方面,美国FDA2025年6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电子烟尼古丁替代疗法与低焦油传统香烟结合使用,可使戒烟成功率提升22%。这一发现引发国内企业思考多元化减害路径。记者获悉,浙江中烟正在测试“加热不燃烧”与低焦油技术结合的混合型产品,预计2026年上市。

当日,金圣黑色硬盒香烟在京东平台“健康烟草”专区获得“月度最受欢迎减害产品”称号。品牌方在官方声明中称:“未来将继续投入5亿元研发资金,力争在2027年前实现焦油量低于5毫克/支的目标。”这一承诺引发行业对下一阶段技术竞赛的猜测。

标签: 金圣黑色硬盒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