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随着夏季消费旺季的到来,烟草行业年轻化现象再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烟草零售终端及线上渠道发现,尽管国家烟草专卖局持续加强控烟力度,但部分品牌通过包装设计、口味创新及营销策略,正悄然吸引着年轻消费群体,这一趋势在市场端已形成明显信号。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连锁便利店,记者注意到,某品牌细支卷烟的柜台前,几位20岁出头的年轻人正驻足挑选。该店员透露:“最近‘轻口味’系列销量上涨了30%,很多年轻人喜欢它的包装和所谓的‘低焦油’概念。”记者询问“一小时放箭多少支烟啊”时,店员笑着回应:“现在年轻人抽烟更讲究‘仪式感’,可能一包抽不完,但会买来拍照打卡。”这一现象与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防止青少年吸烟的指导意见》中强调的“限制包装吸引力”形成鲜明对比。
上海烟草集团相关人士向记者坦言,年轻化并非刻意追求,而是市场自然演变的结果。他举例称:“比如‘薄荷爆珠’系列,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8%,但所有产品均符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关于添加剂的规定。”然而,记者在第三方电商平台发现,部分非正规渠道仍在销售标榜“水果味”的电子烟替代品,价格从58元到128元不等,其中一款产品月销量超5000件,评论区不乏“适合刚学抽烟的学生”的评价。
中国控烟协会秘书长表示,烟草年轻化与监管漏洞密切相关。他引用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指出,全球青少年吸烟率在2025年已降至8.7%,但我国部分地区因“电子烟转传统烟”现象,青年群体尝试率仍居高不下。记者在广州市天河区走访时,一位自称“烟龄两年”的高三学生透露:“同学间流行抽细支烟,一盒70元,但包装像口红,偷偷带进学校没人发现。”
烟草市场行情方面,记者从行业内部渠道获悉,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5.2%,其中“年轻化”定位产品贡献了2.7个百分点。某省级烟草公司市场分析师提供的数据显示,某品牌“潮玩系列”通过盲盒式包装设计,单日最高“一小时放箭多少支烟啊”竟达2000支,远超普通款型的日均销量。但他强调,所有产品均经过严格审批,焦油含量均低于国标上限。
在法律合规层面,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多地已开展专项执法。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今年已查处15起向未成年人售烟案件,罚款总额超50万元。但律师指出,现行法规对“诱导性设计”的界定仍显模糊,部分品牌通过“限量版联名款”等策略规避监管。
多位消费者观点呈现两极分化。30岁的白领李先生认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只要合法合规,不必过度紧张。”而大学生张同学则表示:“身边有同学因为模仿明星抽烟而染上习惯,商家应承担社会责任。”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中,超过60%的受访者支持“提高烟草包装警示标识比例”,但仅不到30%的人能准确说出“吸烟危害”的具体法律依据。
针对行业乱象,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近日表示,将联合教育部、卫健委等部门,重点整治“变相营销”行为。他透露,2025年将出台《烟草制品包装标识管理办法》,要求所有产品外包装增加动态健康警示语。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国际品牌如英美烟草已开始在中国市场测试“无香型”卷烟,试图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吸引力。
在云南某卷烟厂,技术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研发的“减害”产品线。他介绍:“通过生物酶降解技术,新品焦油量可比传统产品降低40%,但口感调整仍需平衡。”这一说法得到中国疾控中心控烟与烟草依赖室主任的肯定,但后者同时指出:“减害不等于无害,青少年首次尝试的‘低风险’认知可能导致成瘾率上升。”
随着“一小时放箭多少支烟啊”这一行业黑话在年轻群体中流传,烟草年轻化现象已成为亟待破解的社会难题。记者调查发现,除监管升级外,教育干预同样重要。北京市某中学已将“烟草辨识课”纳入选修,通过展示变形包装案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而在社交媒体上,#拒绝第一支烟#话题阅读量已突破2亿,反映出公众意识的逐步觉醒。
在南京新街口商圈,记者看到一家品牌专卖店正举办“控烟公益周”活动,消费者每购买一盒烟即可捐赠1元用于青少年健康教育。店长表示:“商业与责任并非对立面,我们也在探索更健康的经营模式。”这一场景或许预示着,在控烟与市场的博弈中,行业正在寻求新的平衡点。
标签: 一小时放箭多少支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