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 速递 20元内细支爆珠烟防伪溯源技术升级精益求精

顾晓芸 8

2025年7月27日,烟草行业防伪溯源技术再迎重大突破。记者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继去年全国范围内推行“一物一码”全程追溯系统后,今年上半年,该系统已实现与海关、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数据互联互通,进一步压缩了假烟、走私烟的生存空间。据行业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全国共查处涉烟违法案件1.8万余起,案值超12亿元,其中通过溯源系统追踪溯源的案件占比达68%,防伪技术成效显著。

在广东深圳,记者走访了多家烟草专卖店。店主李明向记者展示了新版“20元内细支爆珠烟”的防伪标识。“现在每包烟的二维码都能直接跳转到国家烟草局的官方溯源页面,从种植、生产到物流、销售环节的信息一目了然。”李明补充道,近期市场上出现多款仿冒“20元内细支爆珠烟”的假烟,但通过扫码验证,消费者可立即识别真伪。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热销的“20元内细支爆珠烟”包括“双喜(硬经典)”和“红塔山(软经典)”,其中“双喜(硬经典)”售价为19.9元/包,“红塔山(软经典)”为18.5元/包。

中国烟草学会专家王教授接受采访时指出:“防伪溯源技术的升级,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监管思路的转型。过去依赖抽检和突击检查的方式,难以覆盖庞大的市场体量。如今通过大数据分析,监管部门可以精准定位异常销售行为,比如同一区域短时间内出现大量低价烟,系统会自动预警。”王教授透露,下一步将推动区块链技术在烟草溯源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数据不可篡改性。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几位烟民。市民张先生表示:“现在买烟都习惯先扫码,特别是‘20元内细支爆珠烟’这类价格敏感的产品,假烟太多,不扫码心里不踏实。”而另一位烟民刘女士则提到:“虽然扫码麻烦一点,但能保证买到真烟,算是对自己健康负责。”不过,也有消费者反映,部分偏远地区的实体店扫码设备老化,无法实时验证,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终端设备的更新维护。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市场秩序报告》显示,通过溯源系统,全国已累计拦截假烟流通渠道超5000次,涉及金额近3亿元。报告特别强调,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已明确将“未按规定使用溯源码”列为违法行为,最高可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某市烟草专卖局稽查队长陈刚告诉记者:“最近我们联合公安部门破获一起跨省假烟案,犯罪团伙利用二维码仿制技术,伪造了3000余包‘20元内细支爆珠烟’,但最终通过系统比对生产批次信息,顺藤摸瓜捣毁了窝点。”

在行业市场行情方面,尽管防伪溯源措施加码,但“20元内细支爆珠烟”的消费需求依然旺盛。据行业监测,2025年上半年,细支烟和爆珠烟品类销量同比增长12%,其中价格区间在20元以下的细支爆珠烟占整体销量的41%。烟草分析师李晓华表示:“这类产品瞄准年轻消费群体,口味多样化和包装设计是其吸引力所在,但低价位也使其成为制假售假的重灾区,因此溯源系统的精准打击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国际烟草巨头也在关注中国市场的防伪技术。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亚洲区负责人在一份声明中提到:“中国烟草的溯源体系已成为全球标杆,我们正在借鉴其经验,改进自身产品的防伪措施。”不过,业内也有声音指出,部分走私烟通过境外生产、境内销售的方式规避溯源监管,这需要海关、烟草部门进一步协作。记者了解到,国家烟草专卖局已与海关总署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在2025年底前建立跨境烟草产品信息共享机制。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多地消协已将烟草溯源纳入投诉处理流程。北京消费者协会秘书长表示:“今年已受理多起因购买假烟引发的投诉,通过消费者提供的溯源码截图,我们协助追回损失金额超10万元。建议消费者保留购买凭证和扫码记录,作为维权证据。”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电子烟监管趋严,部分消费者回流至传统香烟市场,这也对防伪溯源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记者在电子烟集中整治发布会上获悉,国家烟草专卖局正研究将电子烟纳入溯源体系,预计2026年实现两类产品监管标准统一。此外,有“20元内细支爆珠烟”品牌方透露,计划在包装上增加“动态防伪码”,即每次扫码显示不同验证信息,进一步降低造假技术门槛。

在河南郑州,记者探访了一家烟草物流中心。工作人员演示了最新的物流追踪系统:“每一箱烟从仓库发出时,系统会生成带有时间戳和地理位置的溯源码,客户收货后扫码可查看运输轨迹。”据物流负责人介绍,该中心今年上半年因系统预警,拦截了3批次疑似被调包的香烟,避免了约60万元的损失。

随着“20元内细支爆珠烟”等大众价位产品成为市场监管重点,行业专家呼吁消费者提高防范意识。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王律师提醒:“购买香烟时,除了扫码验证,还需留意包装印刷是否清晰、钢印是否完整。若发现异常,可拨打12313举报,或通过‘国家烟草局举报平台’APP提交证据。”

标签: 20元内细支爆珠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