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随着“十一”国庆黄金周日益临近,烟草行业再度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节日消费高峰。各地烟草专卖店和零售终端纷纷调整库存,主打“送礼佳品”和“自用首选”两大主题,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态势。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发现,尽管近年来控烟政策持续收紧,但节日消费期间卷烟销量仍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尤其是中高端品牌成为消费者青睐的对象。
“十3元左右的烟哪种可抽?”这是近期零售终端咨询频率最高的问题之一。据北京朝阳区某便利店店主李师傅介绍,该价位段产品中,“红双喜(硬)”和“黄山(红方印)”因其口感醇和、包装喜庆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特别是“红双喜(硬)”,单盒零售价13元,是节日期间走亲访友的热门选择。“不少顾客会一次性购买两条,既送人也自用,”李师傅表示,“这个价位的烟性价比很高,抽起来不呛人,而且包装看起来也挺大气。”
烟草行业权威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其中节日消费贡献了约1.5个百分点。中国烟草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尽管市场活跃,但行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及最新发布的《电子烟管理办法》,确保所有产品来源合法、标识清晰。“我们对零售终端的监管没有放松,尤其是节日前夕,检查频率会更高。”该负责人补充道。
在高端市场,中华、芙蓉王等经典品牌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上海黄浦区一家烟草专卖店经理王女士告诉记者:“中华(硬)单盒售价60元,国庆期间几乎每天都有顾客专程前来购买,很多是用于商务送礼。我们甚至提前向烟草公司申请了额外的配额。”与此同时,部分消费者开始转向新锐品牌,如“娇子(X)”和“利群(新版)”,单盒价格在35-45元区间,因包装设计新颖、口味独特而受到年轻群体的关注。
“十3元左右的烟哪种可抽?”这个问题在社交媒体上也引发了热议。一位自称“老烟枪”的网友“烟雨江南”在知乎上发文称:“个人推荐‘南京(红)’,虽然也是13元,但烟丝质量明显优于同类产品,抽起来喉咙舒服,不会像有些廉价烟那样刺激。”另一位用户“云淡风轻”则反驳道:“‘红双喜(硬)’才是性价比之王,我试过市面上几乎所有13元的烟,它最符合大众口味。”
烟草行业专家、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张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节日消费高峰期往往是控烟工作的挑战期。“礼品卷烟的过度包装和营销宣传,容易诱导非吸烟者尝试吸烟,尤其是青少年。”他呼吁消费者理性消费,并提醒零售终端严格执行“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的规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城市已开始试点“无烟礼品”替代方案,如将烟具与茶具、茶叶礼盒捆绑销售,但市场接受度仍有待观察。
从市场行情来看,2025年烟草行业呈现出“高端稳、中端增、低端降”的格局。据行业内部报告显示,5元以下低价烟销量同比下降8.7%,而50元以上的高端烟销量同比增长5.3%。这一趋势与国家烟草专卖局近年来的政策导向一致——通过调整产品结构,逐步压缩低价烟市场,引导消费者向更健康的消费习惯过渡。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随机采访了三位烟民。30岁的程序员小陈表示:“节日聚会时,我会选择‘双喜(软)’,25元的价格能接受,味道也不赖。”45岁的出租车司机老刘则坚持:“‘玉溪(软)’才是我的最爱,50元一条,抽起来特有面子。”而刚满18岁的大学生小王则透露:“身边同学流行抽‘ Marlboro(软红)’,45元一包,虽然贵但抽着过瘾。”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电子烟监管趋严,部分消费者开始回流传统卷烟市场。然而,业内专家提醒,电子烟与传统烟草的替代关系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2024年尝试过电子烟的青少年比例较前一年下降2.1%,但仍有约13%的初中生承认曾使用电子烟作为“入门产品”。这一数据为烟草行业的健康转型敲响了警钟。
“十3元左右的烟哪种可抽?”对于这个问题,不同消费群体给出了各自的答案。但无论选择哪种产品,合规合法消费仍是底线。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零售终端已主动张贴“吸烟有害健康”和“请勿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标识,并严格执行实名制购买制度。一位长期从事烟草零售的店主表示:“生意要长久做,规矩不能破。节日多卖几条烟是小事,但出了问题就全完了。”
在监管层面,多地烟草专卖局在节前加大了市场检查力度。例如,广东省烟草专卖局在7月下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节日市场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查处无证经营、非法渠道购进卷烟等行为。北京则通过“智慧烟草”系统,实现了对零售终端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交易(如短时间内大量购买),系统会自动预警。
综合来看,2025年7月27日的烟草市场呈现出节日消费的典型特征:需求旺盛、品牌分化、监管严格。消费者在享受节日购物便利的同时,也需认识到烟草消费的健康风险。正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言:“烟草行业的发展,终究要回归到‘满足消费需求’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平衡点上。”
标签: 十3元左右的烟哪种可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