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随着全国“无烟城市”创建行动的深入推进,烟草行业在社交吸烟这一敏感话题上再次引发热议。据记者调查,尽管国家烟草专卖局多次强调“控烟不止步”,但社交媒体上关于“黑色烟”的讨论热度不减,甚至有消费者在多个平台晒出新品吸食体验,引发行业监管与市场博弈的新一轮焦点。
“黑色的烟有什么牌子?”这一问题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频繁出现。记者发现,不少用户将目光投向了近期上市的“黑钻”系列电子烟和传统烟草中的“黑金刚”品牌。其中,“黑钻”电子烟因采用深色包装、宣称“低焦油高尼古丁”的卖点,一度成为年轻群体的“网红产品”。有消费者表示:“价格虽然贵,但包装酷炫,朋友聚会时拿出来很有面子。”该产品在京东平台显示,单支售价高达58元,月销突破5万件,远超同类型产品。
然而,这种“社交吸烟”的盛行并未逃过监管的视线。2025年6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电子烟产品新规》明确要求,所有电子烟产品包装必须标注“吸烟有害健康”,并禁止使用“低危害”等误导性宣传语。记者采访北京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时获悉,近期已有多家店铺因违规售卖“黑钻”电子烟被处以罚款。该负责人强调:“社交吸烟本质上仍是吸烟,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危害不容忽视。”
在传统烟草领域,“黑色的烟有什么牌子”的讨论同样火热。记者走访上海、广州等城市发现,国产“黑金刚”香烟因包装采用黑色底纹、价格亲民(售价35元/包)而备受烟民青睐。一位老烟民王先生对记者说:“这烟抽起来有劲,而且黑色包装显得低调,适合商务场合。”但与此同时,有医生指出,传统烟草的焦油含量与包装颜色无关,长期吸食仍会严重损害健康。
行业专家对这一现象持不同观点。中国烟草学会理事李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社交吸烟的兴起反映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场景化产品的需求,但烟草企业必须在合规前提下创新,避免触碰监管红线。”他引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指出,全球每年因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800万,其中社交媒体上的“吸烟美学”可能加剧青少年尝试吸烟的风险。
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烟草行业整体增速放缓。根据《2025年中国烟草市场报告》,尽管“黑钻”电子烟等新品销量激增,但传统烟草销量同比下降3.2%。有分析师认为,这一趋势与控烟政策收紧、替代品竞争加剧密切相关。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烟民开始转向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这类产品在价格(如菲利普摩瑞尔加热棒售价45元/盒)和体验上介于传统烟和电子烟之间。
消费者评价呈现两极分化。一位90后消费者小陈坦言:“我讨厌二手烟,但看到朋友抽‘黑钻’时,还是会好奇尝试。”而另一位资深烟民刘女士则表示:“我坚持抽‘黑金刚’,觉得电子烟太假,社交场合还是传统烟更实在。”这种分歧反映出烟草消费场景的复杂化,也为行业监管带来了新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7月1日生效的《电子烟国家标准》进一步规范了产品成分和标识,要求所有电子烟必须通过国家认证后方可上市。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仍有部分商家通过“跨境电商”等灰色渠道销售未合规产品,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对此,律师张伟提醒:“购买烟草产品必须通过正规渠道,否则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回到最初的问题,“黑色的烟有什么牌子?”答案已不再单一。从“黑钻”电子烟到“黑金刚”传统烟,再到新兴的加热不燃烧产品,烟草行业在合规与创新的边缘不断试探。但正如多位专家所言,无论形式如何变化,烟草的本质危害不会改变。在社交平台上,那些看似“酷炫”的吸烟场景背后,隐藏的仍是公共卫生的严峻挑战。
随着“无烟城市”行动的持续,烟草行业的下一场博弈或许将围绕“社交吸烟”的边界展开。记者将持续关注相关政策的落地效果,以及市场各方的反应。但可以预见的是,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任何试图美化吸烟的行为都将面临更严格的审视。
标签: 黑色的烟有什么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