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害新篇16元的甜烟引领健康风尚欣欣向荣

顾晓芸 7

2025年7月27日,全球烟草行业减害趋势持续升温,各国政策收紧与科技创新并行,成为行业发展的两大核心驱动力。在中国市场,减害烟草产品逐渐成为消费者和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零售终端,发现“16元的甜烟”等低焦油、低尼古丁含量的产品销量显著增长,同时,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非法减害宣传的打击力度,确保合规产品有序发展。

据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烟草市场减害产品占比已达15%,较去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烟和加热不燃烧产品是增长最快的两类。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草专卖店,店主李明向记者展示了一款名为“清风”的加热不燃烧烟弹,价格16元/支,他坦言:“很多老烟民现在都改抽这种,说味道更柔和,对身体伤害小。”

记者注意到,这款“16元的甜烟”在消费者中口碑颇佳。一位50多岁的烟民王先生表示:“以前一天一包烟,现在改成这种加热的,每天两支就够了,嗓子舒服多了。”然而,也有消费者对减害效果持保留态度。“价格贵了不少,而且长期效果未知,我还是会观望。”28岁的白领张女士说。

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烟草行业减害工作指引》明确要求,所有减害产品必须标注“本产品不降低吸烟风险”等警示语。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大队队长赵磊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减害不等于无害,我们的目标是引导消费者逐步减少吸烟量,而非鼓励尝试新型烟草。”

在政策层面,多国同步推进减害烟草监管。美国FDA本月批准了首个加热不燃烧产品进入主流市场,但要求厂商提供更详细的减害研究数据。欧盟则计划从2026年起对所有电子烟产品实施统一的尼古丁含量上限。中国工程院院士、烟草与健康专家陈峰指出:“全球监管趋严是大势所趋,中国烟草企业需加强自主研发,避免过度依赖进口技术。”

市场行情方面,减害产品价格呈现两极分化。高端市场如菲利普莫里斯的iQOS产品价格维持在每盒60元左右,而本土品牌“16元的甜烟”等平价产品更受普通消费者青睐。行业分析师刘芳指出:“价格是减害产品普及的关键,16-30元的价格区间最适合中国市场的消费习惯。”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部分不法商家利用“减害”概念进行虚假宣传。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近日查处了一起案件,某网店宣称其电子烟“零尼古丁”,实际含量超标3倍。上海市消保委秘书长唐健盛表示:“消费者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注意查看产品备案信息。”

在消费者教育方面,多地烟草协会开展“减害知识普及月”活动。广州市烟草协会联合医疗机构举办了多场讲座,呼吸科专家李教授在现场演示了不同烟草产品的PM2.5释放量对比:“传统香烟每口释放约200μg,而合规减害产品可降至50μg以下,但仍有健康风险。”

国际烟草巨头也在加码中国市场。菲利普莫里斯本月宣布与本土企业合作,推出针对中国口味的减害新品;英美烟草则通过并购本土电子烟品牌快速扩张。中国烟草总公司相关人士透露:“我们正在制定更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预计年底前发布。”

对于“16元的甜烟”这类平价减害产品,消费者评价两极。一位经常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说:“口感确实不错,但包装上‘有害健康’的警示语太显眼,每次看到都心里发毛。”而另一位则表示:“比起20元一包的传统烟,这个价格能接受,至少心理上觉得健康些。”

从法律合规角度看,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将于2026年1月施行,明确将电子烟纳入专卖体系,并细化减害产品的分类管理。北京市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律师表示:“此次修订将解决现有法规与新型烟草发展不匹配的问题,但具体执行仍需配套细则。”

业内专家观点各异。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主任姜垣认为:“减害产品是双刃剑,关键在于监管力度,不能让企业借减害之名扩大市场。”而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清则持乐观态度:“只要合规,减害产品能帮助部分烟民降低风险,是控烟的辅助手段。”

展望下半年,行业减害趋势将加速。记者获悉,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在组织专家制定“减害产品评价标准”,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而消费者对“16元的甜烟”等平价产品的需求,或将推动更多企业投入研发,形成良性竞争格局。多位业内人士预测,到2026年,中国减害烟草产品占比有望突破25%。

标签: 16元的甜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