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随着夏季消费旺季的到来,烟草行业消费分级现象再次成为市场焦点。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烟草专卖店及便利店,发现5元以下的低价烟种类依然有限,尽管部分品牌推出了新品,但整体市场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5元以下的烟有几种?”这是记者在采访中频繁听到的问题。一位北京朝阳区的烟民告诉记者,他长期抽的“黄山(细支)”和“双喜(硬)”虽然价格在5元左右,但近段时间经常缺货。“有时候想换换口味,发现可选的牌子真的不多,要么就是质量明显不如以前。”
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全国范围内5元以下烟草产品市场份额已不足10%,较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市场分析报告》指出,这一趋势与国家烟草专卖局近年来推动的“控低促高”政策密切相关。该政策旨在通过减少低价烟供应,引导消费者转向更高价位的烟草产品,从而间接减少吸烟率。
记者在上海市静安区一家连锁便利店采访时,店员王女士表示:“现在5元以下的烟就剩下‘红河(软)’和‘白沙(硬)’两种,而且销量远不如以前。”她补充说,不少顾客会主动询问是否有10元以上的品牌,尤其是女性消费者对“娇子(软)”等中档烟的需求显著增加。
广东烟草行业专家李明在接受采访时分析:“低价烟市场的萎缩,一方面是政策调控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消费升级的趋势。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年轻一代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包装设计更现代、口感更柔和的中高档产品。”他特别提到,2024年实施的《烟草制品包装标识新规》要求所有烟草产品必须标注详细的健康警示,这进一步影响了低价烟的吸引力。
然而,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低价烟仍是重要消费群体。湖北襄阳市一位烟农透露:“我们村大部分人还是抽5元以下的烟,毕竟收入有限。‘红塔山(经典1956)’虽然价格涨到6元,但销量依然很好。”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的调研报告显示,农村地区低价烟消费占比高达35%,远高于城市地区的12%。
针对市场变化,烟草企业也在积极调整策略。记者注意到,多家知名品牌近期推出了“轻量版”产品线,如“中华(硬细支)”的定价从60元降至45元,试图抢占中端市场。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市场总监在行业内部会议上透露:“我们正在研发更多10-20元价位的创新产品,以满足消费分级背景下的市场需求。”
在法律合规层面,2025年6月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了烟草产品的分级监管要求。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法制处处长张华表示:“对于5元以下的低价烟,我们将加强生产配额管理,确保其市场供应量不超过总量的8%。”这一比例较2023年下调了3个百分点。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收集了来自不同年龄层的反馈。25岁的程序员小陈认为:“现在想找5元以下的烟太难了,有时候不得不买10多元的,抽起来确实感觉不一样。”而58岁的退休教师老赵则表示:“年轻时抽5元以下的烟习惯了,现在虽然种类少了,但质量确实有所提升。”
国际烟草市场观察家约翰·史密斯在发给记者的邮件中指出:“中国烟草消费分级趋势与全球趋势基本一致,但速度更快。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在控烟领域的坚定决心和系统性政策。”他引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称,全球范围内低价烟市场份额已从2010年的28%降至2025年的15%。
回到国内市场,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5元以下的烟有几种选择依然有限,但“假货”问题反而有所减少。广东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查获的烟草走私案件中,低价烟占比同比下降了40%。“真烟供应不足,假烟自然没市场。”一位长期从事烟草物流的业内人士解释道。
在结束一天的采访时,记者再次询问“5元以下的烟有几种”,一位正在排队购买香烟的女士给出了令人意外的答案:“我只知道‘红河’和‘白沙’,但今天‘红河’卖完了,所以只剩一种了。”这或许正是当前烟草消费分级背景下最真实的写照。
标签: 5元以下的烟有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