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随着国内烟草市场的持续波动,价格敏感话题再度成为行业焦点。今日,多家媒体报道显示,烟草价格调整政策在多地引发连锁反应,尤其是“低价爱国烟批发拿货”现象,成为市场监管与消费者热议的焦点。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烟草市场发现,部分商家在批发环节对低价烟的囤货行为明显增多,这一现象与近期烟草局加强市场监管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
据《烟草时报》今日报道,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烟草市场行情分析》显示,全国卷烟平均零售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3.2%,但低价烟(每包10元以下)销量却逆势增长15%。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烟草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解释:“这背后既有消费升级的倒逼,也有部分商家利用政策空窗期进行低价爱国烟批发拿货的投机行为。”该分析师进一步指出,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低价烟多来自中西部省份,批发拿货价格普遍在每条35元至45元之间,远低于国家指导价。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草专卖店,店主王女士向记者透露:“最近一周,至少有三位客户咨询低价爱国烟批发拿货的渠道,他们主要想囤货等待价格进一步上涨。”王女士坦言,尽管烟草局三令五申禁止此类行为,但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部分烟民对价格敏感度极高。记者注意到,该店柜台上“中华”、“利群”等中高端品牌价格稳定,而“红塔山经典1956”、“白沙软包”等低价品牌则被明显“藏起”,需顾客主动询问才能出示。
烟草相关法律与合规层面,记者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2023年修订)》发现,其中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烟草囤积居奇行为,违者将面临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货值金额50%以上3倍以下罚款。然而,法律专家李明指出:“当前执法难点在于,低价爱国烟批发拿货行为往往通过个人微信、暗网等非正规渠道进行,取证难度大。”他建议监管部门加强技术手段应用,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异常交易模式。
多位烟民或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发现观点两极分化。45岁的出租车司机老刘表示:“现在一支烟涨到8块钱,一个月下来多支出不少,偶尔买包低价烟调剂一下很正常。”而另一位白领小张则认为:“低价爱国烟批发拿货助长了不公平竞争,应该支持政府提高烟草税,从源头上减少吸烟人群。”值得注意的是,某社交平台上的“控烟联盟”小组今日发布声明,称将联合举报近期发现的5起低价烟非法批发线索。
行业市场行情报道显示,截至今日收盘,A股烟草概念板块整体下跌1.2%,其中涉及低价烟生产的企业股价表现疲软。分析人士指出,这可能与市场预期国家将进一步收紧低价烟生产配额有关。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云南、湖南等主要烟草产区已开始执行新的生产指导价,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低价烟供应量将减少20%。
记者还注意到,今日《中国市场监管报》刊发的一篇深度报道指出,部分地区的“低价爱国烟批发拿货”已演变成跨省犯罪链条。报道援引一位参与办案的警官的话说:“我们近期破获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团伙通过物流中转站将低价烟从贵州运至广东,批发拿货价格为每条38元,转手后以每条65元的价格销售,利润惊人。”该警官强调,此类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可能涉及假冒伪劣产品。
在业内专家点评环节,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张教授指出:“低价烟问题本质上是‘两难’困境——既要履行控烟承诺,又要兼顾地方财政和就业。但从长期看,提高低价烟价格是国际通行做法,我国应逐步缩小低价烟市场占比。”他同时建议,政府可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引导烟民转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临近傍晚,记者再次走访市场发现,部分商家已开始调整策略。上海一家连锁烟酒店的经理告诉记者:“现在我们不敢明目张胆做低价爱国烟批发拿货的生意了,但会通过会员积分兑换等方式变相促销。”这一现象似乎预示着,随着监管趋严,烟草市场的价格博弈将进入更隐蔽的阶段。
综合全天报道,2025年7月26日的烟草价格新闻呈现出多重矛盾:消费者对低价烟的刚性需求、商家投机行为与监管压力、控烟目标与地方利益的冲突。值得注意的是,今日下午国家烟草专卖局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虽未直接回应“低价爱国烟批发拿货”问题,但强调将“持续优化卷烟价格体系”,这一表态被市场解读为新一轮价格调整的信号。
标签: 低价爱国烟批发拿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