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烟 18元以下的烟最畅销是原料行情的晴雨表一锤定音

宋思怡 10

2025年7月25日,烟草行业原料行情迎来新一轮波动,受国际市场供需关系及国内政策调控双重影响,各环节价格走势备受关注。据行业内部数据显示,本月上旬以来,云南、湖南等主要产烟省份的烟叶收购价较去年同期上涨约5%,其中优质烟叶价格突破35元/公斤,而普通等级烟叶维持在28元/公斤左右。这一变化直接传导至成品烟市场,引发零售端价格调整。

记者走访北京、上海等地的烟草专卖店发现,18元以下的烟最畅销的现象依然显著。某连锁烟店店主表示:“像‘黄山’、‘红双喜’这些10-15元档次的卷烟,销量占到了总销售额的近六成。虽然有些品牌提价了,但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性价比高的产品。”该店主补充道,近期新上市的“利群”系列虽然定价在22元左右,但反馈平平,印证了低价烟的市场主导地位。

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月度报告显示,7月份全国卷烟批发价格指数微跌0.3%,但原料成本上升压力已传导至生产企业。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透露:“目前部分中小品牌开始压缩利润空间,通过减少促销活动来应对成本压力,这可能导致终端零售价进一步趋稳。”此外,电子烟替代品市场的崛起也对传统烟草构成间接影响,尽管监管政策趋严,但部分消费者转向尼古丁盐类产品,分流了部分传统烟消费。

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本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制品价格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省级烟草公司严格控制零售指导价波动幅度,特别强调“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提高‘低档烟’价格”。这一举措被业内解读为对低价烟市场的保护性措施。记者联系到北京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对方回应称:“政策旨在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因原料涨价导致零售端乱涨价现象。”

原料端,国际市场方面,巴西、津巴布韦等传统烟叶出口国因干旱天气导致产量下降,国际烟叶期货价格创下三年新高,伦敦洲际交易所(ICE)烟叶指数报收于每磅3.15美元。国内政策性收购方面,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告显示,今年烟叶种植面积缩减3%,但单产提升抵消了部分缺口。云南某烟叶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种植户更注重品质而非数量,中等偏上等级的烟叶收购价同比涨了8毛钱,但低等级烟叶几乎没动。”

消费者心态方面,记者在社交媒体平台收集到多位烟民的评价。一位自称“老烟枪”的网友留言:“现在20以下的烟越来越少,18元以下的烟最畅销,就是这个道理,谁还愿意花更多钱买差不多的味道?”而另一位消费者则表示:“虽然价格没变,但感觉包装越来越简陋,可能是成本压力导致的。”

法律合规领域,近期多起烟草广告违规案例被查处。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了一起企业利用社交媒体发布“低焦油更健康”暗示性广告的案例,罚款金额达12万元。中国政法大学烟草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新修订的《广告法》实施后,任何变相营销行为都将面临严惩,这也是行业必须面对的合规成本。”

原料替代技术成为行业焦点之一。安徽中烟研发的新型烟草薄片技术取得突破,通过添加木质素提取物降低对传统烟叶的依赖,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但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成本仍高于传统原料,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替代。一位参与技术论证的工程师透露:“虽然实验室数据不错,但大规模生产需要解决稳定性问题,否则难以控制批次差异。”

市场预测方面,多家机构维持下半年“稳中有降”的判断。华宝证券研报指出,随着中秋、国庆等传统旺季临近,部分品牌可能推出短期促销,但18元以下的烟最畅销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该研报同时建议投资者关注具备成本控制能力的头部企业。

在消费者端,记者采访到一位从事烟草行业研究十年的学者,他分析道:“当前市场呈现‘两头热中间冷’的特点:超高端(50元以上)和低端(10元以下)产品增长明显,而中端市场面临挤压。这种分化与消费者收入结构变化直接相关。”该学者还提到,近期某省级烟草公司推出的“扫码溯源”系统,通过每包烟的独立二维码记录原料来源,虽增加了2%的流通成本,但提升了品牌溢价能力。

综合来看,2025年7月的烟草行业原料行情呈现出价格传导缓慢、市场分层明显的特点。原料端成本压力与终端消费习惯的矛盾,将继续塑造下半年行业竞争格局。而随着监管政策趋严和技术创新加速,烟草市场正经历一场静默的变革。

标签: 18元以下的烟最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