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 国内最贵烟草行业发展迅速一日千里

李晓燕 9

2025年7月25日,国内烟草行业迎来新一轮市场动态调整,各大品牌销量与价格波动成为市场焦点。根据最新行业数据显示,尽管国家烟草专卖局持续加强控烟政策,但高端烟草市场依然保持活跃,其中“中华(硬)”和“利群(软)”等品牌在二季度销量同比上涨3.2%,而“双喜(硬)”则因价格调整出现小幅下滑。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烟草专卖店发现,消费者对高端烟草的需求并未因政策收紧而减少,反而呈现“越禁越贵”的态势。

在高端烟草领域,国内最贵的烟草品牌“黄鹤楼(1916)”本月再度刷新价格记录,单包售价高达88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2元。这一价格不仅刷新了国内最贵烟草的纪录,也让不少消费者直呼“买包烟相当于喝杯咖啡”。烟草行业分析师王明(化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高端烟草的涨价与原料成本、税收政策以及品牌定位密切相关,1916系列作为限量版产品,其稀缺性进一步推高了市场价格。”

与此同时,中低端市场也出现明显分化。记者采访多位烟民发现,部分消费者因价格压力转向购买“ Newport(绿健行)等进口烟草,而国产“红塔山(经典1956)”则因性价比优势成为新宠。某烟草专卖店老板透露:“进口烟虽然价格略高,但口味更符合年轻群体的需求,而国产烟则在促销活动中频繁降价,吸引了不少忠实客户。”

在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于7月1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制品价格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省市烟草公司严格控制高端烟草的涨幅,并加大对走私烟草的打击力度。记者了解到,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近期查获多起走私烟草案件,涉案金额超过500万元。广东省烟草专卖局负责人表示:“走私烟草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威胁,我们将持续加强执法力度。”

消费者对烟草价格的反应呈现两极分化。在北京工作的陈先生(化名)表示:“现在一包好烟的价格都快赶上吃顿便饭了,但为了口味还是得买。”而上海某公司白领李女士则认为:“烟草价格上涨是好事,至少能减少抽烟的次数。”这种分歧在烟草行业专家看来并不意外。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杨杰指出:“价格杠杆是控烟的重要手段,但单纯依靠涨价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还需结合健康教育和替代品推广。”

在科技创新方面,电子烟市场迎来新变化。尽管国家已对电子烟实施严格监管,但多家企业开始研发“烟草风味电子烟”,试图在合规范围内满足消费者需求。某电子烟品牌市场总监向记者透露:“我们新推出的‘烟草风味’产品不含尼古丁,但能模拟传统烟草的口感,预计下月上市。”这一创新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这是控烟的积极尝试,反对者则担忧可能误导青少年。

国际市场方面,美国烟草巨头菲莫国际(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宣布计划在2025年底前关闭部分传统烟草生产线,转而投入更多资源研发加热不燃烧产品。这一消息对国内烟草企业形成压力,但国内专家认为:“中国烟草市场有其特殊性,短期内传统烟草仍将是主流。”

针对“国内最贵烟草”这一话题,记者采访了多位消费者。在北京工作的张先生表示:“黄鹤楼1916确实贵,但它的包装和口感确实与众不同,偶尔抽一次当个奢侈品。”而在成都,一位烟龄20年的刘先生则坦言:“再贵的烟也买过,但健康更重要,现在基本只抽20元以下的。”这种差异反映出烟草消费的多元性,也折射出不同消费群体的价值观。

在法律合规方面,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将于8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并要求所有烟草制品包装印制更明显的健康警示。法律专家指出:“此次修订进一步填补了监管空白,但执行效果仍有待观察。”

展望后市,尽管高端烟草价格持续走高,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市场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一方面,烟草税负逐年增加,企业只能通过提价来维持利润;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依然较高。不过,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替代产品的增多,烟草行业的长期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在当日的市场行情中,除“黄鹤楼(1916)”外,国内另一高端品牌“娇子(X)”本月价格也上涨至72元/包,成为新的“国内最贵烟草”有力竞争者。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品牌已经开始限量供应高端产品,以维持其稀缺性和品牌形象。这种策略虽然短期内能推高价格,但长期来看可能影响市场占有率。

标签: 国内最贵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