飙升软云烟硬云烟原料行情紧俏供不应求,供不应求。

蔡婉婷 11

2025年7月25日,随着国内烟草市场进入传统销售旺季,原料行情再次成为行业焦点。记者今日走访云南、湖南等主要产烟区发现,受气候因素与政策调控双重影响,烟叶价格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在昆明斗南烟叶交易市场,一级烤烟收购价已达到22.5元/公斤,较上月上涨3.2%,而二级烟叶价格也维持在18.8元/公斤的水平。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与近期云南部分地区降雨量偏少、烟叶生长周期延长有关。

“今年的烟叶质量普遍好于去年,但产量预计减少约5%。”云南中烟原料采购部经理张文斌向记者透露,由于国家烟草专卖局持续推行“减量提质”战略,2025年种植面积较去年缩减12万亩,但通过改良品种和种植技术,单产品质有所提升。记者在曲靖市会泽县的烟叶合作社看到,烟农们正忙着进行烟叶采摘前的最后一批田间管理,合作社负责人李志强表示:“现在种烟比以前辛苦,但一亩地能卖到4500元左右,比种粮食划算。”

在成品烟市场方面,全国多地出现“软云烟跟硬云烟”供不应求的现象。北京市海淀区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7月以来“软云烟”销量同比增长18.3%,部分零售终端出现断货情况。记者在王府井金鱼胡同的烟草专卖店看到,店员正忙着从仓库调货补充“硬云烟”货架。“特别是下午五六点,上班族集中购买时,这两种烟经常卖到只剩零散几包。”店员王女士说。上海烟草集团市场分析师陈明解释:“夏季高温天气下,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包装相对柔软的软包烟,而硬包烟则因其便于携带的特性,在户外消费场景中需求稳定。”

烟草行业监管政策方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制品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把控卷烟生产计划执行,严禁超计划生产。中国控烟协会副秘书长孙彤接受采访时指出:“这一政策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相契合,预计到2025年底,全国卷烟单箱耗用烟叶量将比2020年下降8%。”记者注意到,新规实施后,多家烟草企业已调整生产布局,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减少10%的短支烟生产比例,增加细支烟产量。

消费者群体反应呈现两极分化。在北京某高校工作的王先生(化名)表示:“软云烟跟硬云烟的价格差距不大,但软包的口感更柔和,夏天抽更舒服。”而在上海一家建筑公司工作的张师傅则认为:“硬包烟的包装更结实,带工地上不容易压坏,虽然贵一两块钱,但更实用。”中国消费者协会最新调查显示,78%的受访者关注烟草产品的包装便利性,65%的人会因价格波动调整购买品牌。

国际市场动态方面,巴西、津巴布韦等传统烟叶出口国因货币贬值导致烟叶价格上浮,国际烟草集团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PMI)宣布将旗下部分产品在东南亚地区的价格上调7%。这一变化间接影响了国内烟叶出口市场。中国烟叶进出口商会秘书长赵海涛表示:“尽管国际市场需求旺盛,但受制于国内环保政策,出口量预计仅占总产量的12%左右。”

在技术创新领域,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研发出“智能烟叶发酵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发酵参数,使烟叶利用率提高3.5%。该企业技术总监刘工介绍:“传统发酵需要3-6个月,新系统可缩短至45天,且能根据不同品牌需求定制发酵曲线。”这一技术已应用于“芙蓉王”等高端产品线。与此同时,云南大学烟草学院教授周永明团队在《烟草科学与技术》期刊发表论文指出,基因编辑技术在烟草育种中的应用,有望在5年内实现抗病品种的规模化推广。

针对当前市场状况,多位行业专家提出不同观点。中国烟草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吴强认为:“原料价格上涨将传导至终端,预计明年零售端价格调整概率较大。”而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教授李明则强调:“烟草行业应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建议加大对低焦油产品研发的投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消费者对“健康烟草”的接受度正在提升,有烟民表示:“如果能在价格相近的情况下,买到焦油含量更低的香烟,会更愿意尝试。”

综合分析,2025年7月国内烟草市场呈现原料端成本上升、消费端需求分化、政策端持续收紧的运行态势。在“软云烟跟硬云烟”等代表性产品热销的背后,是行业在供需关系、技术创新与合规经营之间的动态平衡。随着“十四五”规划进入收官阶段,烟草行业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与严格监管的双重约束下寻找突破点,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核心议题。

标签: 软云烟跟硬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