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全国烟草行业线下活动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多个重点省市同步展开,主题为“烟香 广东的香烟哪种最好吸一点 活动启动 画龙点睛”,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烟草行业转型升级。活动当天,各地烟草企业、监管部门、行业专家及消费者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融合科技与传统的行业盛事。
上午9时,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主会场已座无虚席。中国烟草总公司副总经理李明在开幕式上表示:“随着《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持续优化,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的技术革新。AI技术的引入,不仅能提升生产效率,还能在产品研发、市场分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特别提到,近期发布的《2025年烟草行业科技发展报告》显示,人工智能在烟草种植、加工、物流等环节的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上海分会场聚焦“智能零售”主题。上海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2025年6月,全市已有超过3000家烟草零售终端接入智能管理系统,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查询产品真伪、价格及健康提示。记者在现场看到,某连锁便利店内的电子价签清晰显示“中华(硬)售价120元/包”,而“利群(软)”则为85元/包,价格实时同步烟草局官方数据库。
广东分会场则围绕“产品创新与消费趋势”展开讨论。广东烟草专卖局市场分析师张华指出:“广东的香烟哪种最好吸一点?这取决于不同群体的偏好。但近年来,混合型香烟占比提升至35%,其中‘双喜(硬经典)’因口感醇和,在30-45岁男性消费者中口碑较好。”他补充道,电子烟监管趋严后,传统卷烟市场呈现回暖迹象,但健康消费理念已深入人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位消费者对AI技术的应用持谨慎态度。广州的陈先生(化名)表示:“AI能优化生产,但香烟本质是消费品,过度科技化可能削弱人文关怀。”相反,深圳的年轻白领李女士则认为:“如果能通过AI推荐适合自己口感的香烟,并附带减害提示,我会更愿意尝试。”这种分歧反映了行业变革中的多元声音。
在广东的实地调研中,记者注意到一家老字号烟店门口排起长队。店主王大爷透露:“最近‘红双喜(硬)’因包装升级,销量涨了20%。但老顾客还是偏爱‘广州(软)’,价格仅60元/包,抽起来‘广东的香烟哪种最好吸一点’还得看个人习惯。”他同时强调,所有销售均严格遵循《烟草专卖法》,未成年人禁止购买。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茂祥作为特邀嘉宾,在技术论坛上解读了AI与烟草合规的边界:“《电子烟管理办法》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均要求行业创新必须以健康为前提。AI可以用于研发低焦油产品,但需经国家烟草质检中心严格测试。”他引用某品牌新品数据说明:“通过AI模拟,焦油含量从11mg降至6mg,同时保持口感,这符合‘减害’趋势。”
市场监管总局烟草监管司处长刘涛在监管圆桌会上发布最新动态:“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非法烟丝加工窝点286起,罚款金额超1.2亿元。AI监控系统的上线,使案件侦破效率提升40%。”他特别强调,消费者可通过“12313”热线举报涉烟违法,每举报一包假烟最高奖励300元。
下午3时,广东分会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消费者体验日”。参与者通过VR设备“云游”烟草种植基地,实时查看从采摘到卷制的全过程。某高校烟草专业学生黄同学表示:“以前总认为香烟是‘神秘’产品,现在知道每包烟背后都有严格流程,比如‘双喜’的烟叶需经过72小时发酵。”这种透明化举措获得现场观众好评。
市场行情方面,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烟草经济运行报告》显示,全国卷烟产量同比增长3.2%,但利润增速放缓至1.8%。行业分析师指出,这与原材料价格上涨(烟叶成本同比上涨12%)和消费税调整有关。不过,高端产品线表现亮眼,“玉溪(软)”(售价95元/包)和“娇子(软)”分别实现8.5%和7.3%的销量增长。
广东分会场的闭幕式上,广东省烟草学会秘书长林峰总结道:“AI技术为传统行业注入新动能,但‘以人为本’始终是核心。未来需平衡技术创新与消费者需求,例如开发个性化口味推荐系统,同时强化健康警示。”他透露,下一阶段将重点研究AI在控烟宣传中的应用,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吸烟人群特征,精准推送戒烟信息。
活动结束后,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来自湖南的烟民:“广东的香烟哪种最好吸一点?我试过‘广州(硬)’,价格适中,但感觉不如湖南本地的‘芙蓉王’有劲。不过现在大家更看重健康,我正在尝试用AI推荐的电子烟替代品。”这种真实反馈,折射出烟草行业在变革中的复杂生态。
标签: 广东的香烟哪种最好吸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