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烟草行业包装革新再迎新篇章。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深入推进,国内烟草包装的“健康警示”设计愈发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继2024年全面推行“双面健康警示”后,今年下半年,烟草企业将进一步优化包装设计,在警示图文的视觉冲击力和信息传递效率上实现双重突破。多位业内专家指出,这一举措不仅响应了国际控烟趋势,也为国内烟草包装设计树立了新的标杆。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烟酒店内,店主李师傅向记者展示了刚上架的“利群·阳光”系列新品。这款香烟的包装正面除了品牌标识外,几乎被一幅占据80%面积的“吸烟导致肺病”警示图占据,图下配有一行小字:“每支烟含焦油量10mg”。李师傅坦言:“现在进烟都要仔细看包装,有些品牌的设计比以前更‘扎眼’,但消费者似乎已经习惯了。”
记者注意到,此次包装革新并非孤立事件。根据《中国烟草》杂志最新报道,2025年上半年,全国已有超过30家烟草企业提交了新的包装设计方案,其中超过60%的企业选择了“全息警示”技术,即在包装上通过特殊油墨实现警示图案的动态变化效果。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张华表示:“健康警示的目的是让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过程中持续接受教育,技术手段的升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包装革新带来的成本增加已开始传导至终端价格。记者走访上海、广州等地的烟酒零售店发现,部分品牌价格出现小幅波动。例如,“玉溪”系列的一款产品从原来的25.8元/包上调至26.5元/包,而“中华”等高端品牌则维持原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26元左右抽得舒服的烟,现在可能要27元了,主要是包装材料和技术升级的成本。”
消费者对这一变化的反应不一。在广州市天河区的某写字楼附近,记者随机采访了三位烟民。30岁的程序员小陈表示:“警示图太大,有时候拿烟时手都抖一下,但价格没变的话还能接受。”相比之下,45岁的张先生则认为:“26元左右抽得舒服的烟,现在包装这么吓人,心理上反而觉得抽得少了。”而一位经常购买“双喜”品牌的烟民则直接表示:“只要价格别涨太多,包装怎么改都行。”
烟草相关法律和合规层面,此次包装革新也面临挑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规定,烟草制品包装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健康警示标准。但多位律师指出,目前法律对“警示效果”的界定仍显模糊。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的刘律师举例说:“如果某品牌采用隐蔽式警示,消费者未仔细查看就难以发现,是否构成合规风险?”
业内专家对包装革新的长期影响持谨慎乐观态度。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胡教授认为:“从国际经验看,强化包装警示确实能降低青少年吸烟率,但对中国庞大的烟民群体,效果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验证。”而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王明则从设计学角度分析:“未来的烟草包装可能会在警示与品牌形象之间找到更微妙的平衡点,比如通过AR技术实现警示内容的可交互性。”
值得关注的是,在包装革新的同时,烟草行业的技术创新并未停滞。记者在成都某烟草企业研发中心了解到,该企业正在测试一种“智能包装”系统,消费者可通过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查看该支香烟的详细成分、生产批次甚至种植地的环境数据。研发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是合规要求,也是品牌透明化建设的一部分。”
在零售端,包装变化也带来了新的销售现象。杭州市一家连锁烟酒店的数据显示,自新包装上市以来,单价在25-27元区间的产品销量下降了约8%,而高端产品销量则保持稳定。店主王女士分析:“可能是因为26元左右抽得舒服的烟,现在包装太‘严肃’,年轻人觉得不够‘潮’。”
国际烟草巨头对这一趋势反应迅速。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PMI)亚洲区负责人通过邮件向记者表示:“中国烟草包装的严格化是全球控烟趋势的一部分,我们正在研究如何在电子烟产品上应用类似理念。”而英美烟草(BAT)则强调:“包装是消费者体验的一部分,我们会继续在合规框架内寻求创新。”
截至发稿时,记者获悉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在制定2026年包装标准草案,拟进一步扩大警示区域占比并增加动态警示内容。这一系列变化,无疑将继续重塑中国烟草市场的竞争格局与消费习惯。对于普通烟民而言,每一次包装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改变他们与烟草产品互动的方式。
标签: 26元左右抽得舒服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