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随着全国烟草市场持续回暖,各大烟草企业纷纷发布最新产销数据,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总额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卷烟销售量同比增长3.7%,创下近三年来同期最高纪录。
在市场表现方面,高端香烟依然保持强势。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中华(硬)的市场零售价已稳定在每条450元至480元区间,而玉溪(软)的终端价格也维持在每条350元左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零售商户告诉记者:“最近天气转热,但高端烟的销量反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很多顾客反映‘中秋节送多少钱的烟’成为送礼市场的风向标。”
针对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提前发布消费提示。北京市烟草专卖局表示,今年将重点打击假冒伪劣卷烟,尤其针对节日期间礼品烟市场加强监管。上海市消保委则通过调查发现,有近三成消费者在购买高档香烟时存在被“加价”现象,建议市民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保留购物凭证。
烟草行业专家王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分析:“当前市场呈现‘高端趋稳、中端分流’的特点。随着‘双碳’政策深入,多家企业开始研发低焦油产品,如云南中烟推出的‘云烟(珍品)’焦油量已降至5mg以下,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健康消费需求。”
在消费者端,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烟民。35岁的陈先生表示:“现在‘中秋节送多少钱的烟’的预算普遍提高了,以前可能200多元的烟就够,现在至少要400元以上才有面子。”而另一位老烟民则抱怨:“现在买条中华,比以前贵了接近100元,但品质感觉没什么变化。”
与此同时,电子烟市场迎来新变化。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发布《电子烟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拟进一步规范电子烟产品标准。深圳市电子烟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女士指出:“新规要求所有电子烟产品必须在2025年9月前完成国标认证,这可能导致部分中小企业退出市场。”
在法律合规层面,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指导案例,明确将“明知销售假烟仍代购”的行为定性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广东某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显示,涉案人员通过微信渠道销售假冒利群香烟,涉案金额达120余万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
值得关注的是,跨国烟草企业也加速布局中国市场。菲莫国际宣布与国内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减害”技术,其旗下万宝路品牌在华东地区的市场份额已提升至12.5%。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受限于中国烟草专卖制度,外资品牌短期内难以撼动本土企业主导地位。
在原料供应端,今年云南、贵州等主产区烟叶收购价格较去年上涨5%-8%,主要原因是优质烟叶减产。云南烟草公司数据显示,全省上等烟叶比例降至45%,较去年下降3个百分点。这使得部分卷烟生产成本增加,预计第四季度部分品牌可能调整零售价格。
针对“中秋节送多少钱的烟”这一热点话题,记者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烟酒店。北京朝阳区一家连锁烟酒店的店主表示:“今年中秋礼盒装香烟销量特别好,比如双喜(经典1956)礼盒装卖到了每条520元,比平时高出30元。”而广州天河城附近的一家店铺则透露:“有顾客专门来问‘中秋节送多少钱的烟’,我们建议500元以上的档次,太低了拿不出手。”
在政策影响方面,多地市已启动新版《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订工作。天津市拟将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范围扩大至所有工作场所,并增加电子烟禁用条款。天津市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该市吸烟率已从2015年的26.7%降至2025年的21.3%,但青少年吸烟问题仍需警惕。
行业创新方面,安徽中烟推出的“黄山(天都)”智控包装系统引起关注。该系统通过二维码追溯技术,实现从烟叶种植到零售终端的全流程监管。安徽省烟草专卖局表示,这套系统可帮助消费者辨别真伪,目前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在资本市场,烟草相关概念股近期表现活跃。截至今日收盘,ST中农(002311)报收12.35元,涨幅3.2%;贵航股份(600523)上涨2.8%至8.76元。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受行业半年报业绩超预期影响。
下午3时,中国烟草总公司召开内部会议,讨论2025年下半年产销计划。据参会人员透露,会议强调要“稳市场、控节奏、保供应”,特别指出要防止中秋、国庆期间市场波动。同时,会议要求各工业企业加强品牌培育,提升“中华”“双喜”等核心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消费者关心的“中秋节送多少钱的烟”问题,市场监管总局提醒,购买高价香烟时应注意检查产品标识、防伪标识是否齐全,并保留好购物小票。同时建议消费者理性消费,避免盲目攀比。
截至发稿时,记者获悉,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在制定《烟草行业“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其中将重点分析电子烟监管、健康烟草研发等议题。该报告预计将于8月底对外发布。
标签: 中秋节送多少钱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