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厂家直销香烟货到付款引烟民争相购买,趋之若鹜

邓思怡 11

2025年7月24日,北京——随着夏季高温持续,烟草行业迎来传统消费旺季,各地烟民消费习惯与市场动态引发广泛关注。今日,本报记者走访多家烟草零售终端,结合市场监管部门数据、行业专家分析及消费者反馈,勾勒出当前烟民消费行为与市场现状的“画像”。

据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北京市卷烟销量同比增长8.3%,其中高端香烟占比提升至35%,较去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点。记者在朝阳区一家连锁便利店采访时发现,不少消费者仍对“厂家直销香烟货到付款”的线上渠道持观望态度,但线下门店的促销活动明显刺激了即时消费。“最近天气热,很多老烟民会囤两条‘中华’防暑,”店主王女士透露,其店铺“中华(硬)”销量较上月增长近两成,平均售价为每条560元。

与高端市场热度形成对比的是,经济型香烟的消费者群体正在分化。记者在丰台区一家社区烟酒店偶遇退休教师张先生,他正选购“红塔山(经典1956)”:“现在退休金够用,但没必要追求太贵的烟,这条128元,够抽一周。”相比之下,25岁的互联网公司职员李明则表示更倾向于尝试新品牌,“最近试过‘白沙(软)’的薄荷味,29元一包,性价比不错。”这种消费分层现象,也反映在行业数据中——2025年上半年,全国经济型香烟销量增速为3.2%,显著低于高端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政策对烟民行为的影响日益显现。2024年实施的《电子烟与烟草制品市场监管补充规定》要求线上渠道提供更严格的身份验证,某电商平台负责人坦言:“‘厂家直销香烟货到付款’业务已全部下架,现有订单需通过实体店履约。”中国控烟协会专家赵明指出:“合规成本上升使得灰色渠道减少,但消费者对便捷性的需求仍在,这可能推动品牌加速数字化服务升级。”

在产品创新方面,无燃烧烟草制品成为行业新焦点。记者在北京烟草交易中心看到,多款加热不燃烧产品被陈列在专柜,但价格普遍偏高——如“iqos Iluma”套装售价高达1200元。消费者刘女士表示:“贵是贵,但办公室禁烟,这种能提神又不会影响他人。”业内人士透露,截至2025年6月,此类产品市场份额仅占整体烟草市场的5.7%,但增长速度达28.6%,预示着未来竞争格局可能重塑。

价格波动仍是市场敏感点。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品牌因原料成本上涨出现调价,如“利群(新版)”从每包40元上调至43元,而“黄鹤楼(软蓝)”则因产能优化保持25元价格不变。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研究室张主任表示:“2025年将重点推进‘价格体系透明化’,杜绝跨区域价格套利。”这种政策导向下,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升,某品牌经销商透露:“现在进‘双喜(硬))’要按指导价35元/包走货,比去年利润低了10%。”

消费场景变化也值得关注。随着多地推广“无烟城市”建设,传统社交性吸烟场景减少。记者在五星级酒店大堂看到,电子烟替代品使用率上升,但仍有老烟民坚持传统卷烟。“朋友聚会还是得抽‘玉溪(软)’,42元一包,才有氛围,”退休工人陈师傅笑着说。这种矛盾心理在年轻群体中尤为明显,95后消费者周女士表示:“平时用电子烟,但逢年过节给长辈送‘红双喜(硬)’是传统。”

在区域差异方面,南方市场呈现不同特点。广州日报报道显示,广东地区“双喜”系列销量占比达62%,而北方市场“ Marlboro”品牌仍占主导。广东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透露:“高温天气下,‘厂家直销香烟货到付款’在粤东山区仍存在,但已纳入电子追溯系统。”这种区域差异也反映在口味偏好上,南方消费者更倾向加香型产品,如“双喜(金一品)”的果香风味。

综合各方反馈,2025年烟民画像呈现“高端化、分层化、合规化”三大特征。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林教授总结:“消费升级与监管趋严的双重作用下,烟草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未来竞争将更多围绕品牌文化、数字化服务展开。”而普通消费者更关心的是,在政策与市场博弈中,能否既获得优质产品,又不牺牲消费便利性。

标签: 厂家直销香烟货到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