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随着我国烟草行业消费结构持续升级,高端细支烟市场迎来新一轮增长热潮。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上半年全国烟草税收同比增长8.3%,其中细支烟和高端雪茄贡献率超三成。在消费迁移的大背景下,传统粗支烟市场份额正逐步让位于更具时尚属性的烟草产品,这一趋势在二季度尤为明显。
“沧渺云烟”作为行业代表性品牌,在近期的市场调研中表现抢眼。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该品牌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6%。一位不愿具名的省级烟草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高端细支烟的消费群体正从35岁以上男性向年轻白领和女性用户扩展,‘沧渺云烟’通过包装设计和口味创新,成功抓住了这一波消费升级的尾巴。”
记者走访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发现,多家烟草专卖店已将细支烟专区面积扩大至总陈列面积的40%以上。在朝阳区一家连锁烟店内,店长王女士告诉记者:“现在来买细支烟的女性顾客明显增多,尤其是‘沧渺云烟’的‘薄荷醇’和‘果香蓝’两款,单价80元/包的价位反而比50元档位的销量高出30%。”
然而,消费迁移也带来了新的监管挑战。7月15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制品营销行为的通知》,明确要求“禁止在包装上使用误导性健康声称”。中国控烟协会秘书长肖琳指出:“细支烟虽标榜‘低焦油’,但实际危害并未降低,此次新规将有助于遏制行业通过包装概念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在价格方面,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市场上细支烟价格区间已从去年的60-120元/包,扩展至50-180元/包。其中,“沧渺云烟”旗舰款“御品金”定价160元/包,成为行业价格天花板。而传统粗支烟如“红塔山”经典1956,价格则从8元/包降至6元/包,部分三线市场甚至出现4元/包的低价产品。
消费者心态的变化尤为值得关注。25岁的金融从业者张先生表示:“以前觉得20元以上的烟太奢侈,现在为了健康考虑,宁愿买‘沧渺云烟’的细支款,一天只抽5根。”而45岁的出租车司机李师傅则坦言:“细支烟抽起来费劲,还是粗支的劲道足,不过现在确实抽得少了,一周也就两包。”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一轮消费迁移背后有多重因素驱动。一方面,控烟政策趋严使吸烟者转向更“体面”的烟草产品;另一方面,年轻消费者更注重社交属性,细支烟在聚会场合更易被接受。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明告诉记者:“预计到2026年,细支烟和雪茄将占整体市场的40%,传统粗支烟份额将跌破50%。”
值得关注的是,电子烟的合法化进程也为烟草消费格局带来变数。7月20日,工信部就《电子烟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拟将电子烟纳入专卖体系。北京某高校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伟指出:“如果电子烟监管落地,可能会进一步分流传统烟草的消费群体,尤其是年轻人市场。”
在品牌创新方面,“沧渺云烟”近期推出的“低焦油+植物添加剂”系列引发市场热议。该品牌研发总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通过生物酶解技术,将焦油含量控制在6mg以下,并添加薄荷醇和甘草提取物,使口感更柔和。”不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研究员王斌提醒:“任何烟草制品都不存在‘安全’选项,消费者应理性看待这些营销概念。”
对于烟草行业未来的发展路径,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某省级烟草公司市场总监认为:“消费迁移是不可逆的趋势,企业必须加快产品迭代,在口味、包装和消费场景上做文章。”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渠道商则坦言:“现在终端利润越来越薄,一包‘沧渺云烟’的利润空间只有5-8元,比去年同期缩水了15%。”
与此同时,二手烟危害引发的公共健康争议仍在持续。7月18日,上海市卫健委公布数据显示,该市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率虽同比下降12%,但细支烟因其“隐蔽性”成为新问题。“细支烟体积小,更容易在办公室等禁烟场所使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明表示,“这要求我们调整控烟策略,从单纯限制吸烟行为转向综合干预。”
在全球化视角下,中国烟草消费迁移与国际趋势基本同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与 sức khỏe(健康)司司长玛利亚·费尔南德斯指出:“全球范围内,细支烟和雪茄的消费增长速度是传统卷烟的2倍,中国市场的变化印证了这一趋势。”
综合各方信息来看,2025年烟草行业的消费迁移仍在加速。从“沧渺云烟”的市场表现到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从价格体系的调整到监管政策的跟进,这一系列动态共同描绘出烟草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在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所在。
标签: 沧渺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