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趋势南京高档香烟细支香精管控严格滴水不漏

董思颖 8

2025年7月24日,随着烟草行业香精管控政策的持续深化,国内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烟草制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2%,但香精香料相关产品的增速明显放缓,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在南京高档香烟细支等高端产品线中,香精配方的调整已成为各大烟草企业的重要课题。

记者今日走访南京多家烟草专卖店时发现,南京高档香烟细支的售价维持在每包85元至95元区间,部分渠道出现小幅波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香精管控政策对高端卷烟的影响尤为明显,特别是那些以独特香型为卖点的细支产品,必须重新调整配方以符合新规。”该人士补充道,目前行业普遍面临“既要保持风味特色,又要满足合规要求”的挑战。

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2025年香精香料使用规范》中明确指出,薄荷醇、丁酸乙酯等常见香精成分的使用量需下调30%以上,这一要求直接波及南京高档香烟细支等主打清凉口感的系列。中国工程院烟草专家李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健康角度看,适度减少香精使用是正确方向,但过度限制可能导致消费者体验下降,需在科学评估基础上精准施策。”

市场行情方面,记者注意到,香精管控政策实施后,部分替代原料价格出现上涨。据上海香料研究所数据显示,天然香料如薄荷素油的市场价格从去年同期的每公斤320元上涨至420元,增幅达31%。一位从事烟草香精贸易的供应商称:“合规压力传导至供应链,我们不得不调整采购策略,但成本转嫁空间有限。”

在消费者端,反馈呈现两极分化。南京某高校教师张先生表示:“我长期抽南京高档香烟细支,现在口感确实不如以前醇厚,希望能保留部分特色香型。”而另一位年轻烟民小王则认为:“减少香精是好事,现在抽起来没那么刺激,更接近烟草本味。”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45%的受访烟民对香精调整表示理解,但30%的消费者担心产品同质化。

法律合规层面,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违反香精使用标准的卷烟产品将面临最高50万元的罚款。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某品牌细支产品因违规添加合成香精被立案调查。北京市律师协会烟草法务部负责人王律师指出:“新规执行力度空前,企业需建立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条合规体系,否则将面临法律风险和市场份额的双重损失。”

行业应对方面,各大烟草企业动作频频。记者获悉,江苏中烟已投入超过2000万元研发资金,用于南京高档香烟细支等产品的香精配方优化。该公司技术总监表示:“我们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微胶囊缓释技术,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留风味层次。”与此同时,云南中烟与香料巨头 Firmenich 合作,探索天然植物提取物在烟草中的应用,相关产品预计明年上市。

国际贸易层面,中国烟草香精出口也受到影响。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烟草香精出口额同比下降12.3%,主要受欧美市场新规影响。一位参与国际合作的香料企业高管透露:“欧盟新的烟草产品指令(TPD4)将进一步收紧香精标准,这对依赖出口的国内企业是重大考验。”

在行业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呼吁建立更科学的香精评估体系。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主任姜垣提出:“应建立基于人群健康影响的香精风险分级制度,而非简单的一刀切。”国际烟草研究期刊《Tobacco Science》最新研究也显示,适度使用某些香精成分反而有助于降低焦油吸入量,这一观点引发业内热议。

值得关注的是,香精管控政策对细分市场的影响差异显著。数据显示,主打“本香”概念的云南细支产品销量逆势增长8.7%,而依赖香精调校的混合型卷烟则普遍下滑。一位零售店主告诉记者:“现在消费者更看重‘真材实料’,南京高档香烟细支如果能在合规前提下强化烟草本香,或许能抓住这一趋势。”

随着监管持续加码,烟草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记者在南京高档香烟细支的生产车间看到,质检环节增加了多项香精成分检测,每批次产品需经过72小时的风味稳定性测试。生产负责人坦言:“过去靠香精‘遮盖’原料缺陷的做法已行不通,企业必须回归到提升原料品质和技术创新上来。”

标签: 南京高档香烟细支